目前分類:健康 (13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請問打鼾需要治療嗎?

很多人都以為打鼾的人,常是「周公」連連,其實打鼾的人常患有呼吸中止症候群,據估計,男性及女性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比例分別為4%2%, 很多患者自己都不知且未獲得良好治療,很多病人會因為打鼾,睡不好,勤於換購枕頭或床墊,如果仍未改善,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機會極高,其實這類病患鼾聲如雷,常有睡覺時打鼾、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睡不飽、疲倦、半夜頻尿等,嚴重者還有致命危機。

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常會呼吸聲中斷10秒後發出巨大聲響,這是因為上呼吸道境塌陷、阻塞造成睡眠時呼吸中止,當呼吸中斷10秒以上時,因為氣氧下降,二氧化碳升高,睡眠深度會變淺或短暫醒來,使肌肉重新獲得張力,因為睡眠中醒來時很短暫,有些人也不會察覺自己睡的不好,也造成病患延後就醫,有時患者的枕邊人以為搖醒他就沒有事,但這只是掩蓋問題。

這類患者容易因睡眠中止及缺氧,造成心臟血管系統負擔增加,容易得到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心律不整、冠狀動脈疾病、心肌梗塞、心臟衰竭及中風。臨床上糖尿病患及高血壓等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其實常潛伏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但自己卻不知。

如果重度的患者,如呼吸停止指數高於每小時20次的人,甚至會危及生命,臨床求診病患中,常有患者回溯家中的近親曾有猝死情形,因為患者在駕車或從事危險工作時,可能因為打瞌睡或精神不集中而發生意外,國外統計,車禍發生率較一般人高三至七倍;且因患者因長期睡眠不良,易有神經精神症狀、行為失調或情感、情緒的改變。睡眠中止症候群是個隱形殺手,不知不覺會對病人及旁人產生危機,不容忽視!

有打鼾現象時,需注意改變生活習慣如:

1.減肥,

2.鼻子有過敏者使用適當藥物,使鼻道暢通,

3.睡前勿飲酒精飲食,勿服用安眠藥、鎮定劑及任何導致肌肉放鬆藥物,

4.改變睡姿,透過側睡減少懸壅垂鬆弛及舌頭後翻,阻塞呼吸道機會等均無法改善,則可考慮至醫院睡眠中心檢測,因為呼吸中止症候群極不是單以是否有打鼾即可以診斷。

醫師也提醒民眾擔心枕邊人打鼾時呼吸中斷而搖醒對方,僅是掩耳盜鈴,應儘速求醫才對,如符合受檢適應症,睡眠檢測可獲健保給付,自費受檢每次約五千元。 諮詢/台大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譚慶鼎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邱俊吉台北報導】一名女子日前臉上冒出斑點,她以為是長雀斑,但到診所進行除斑療程後,患部卻形成更大塊的 咖啡 斑塊,轉至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就診,才診斷罹患「扁平疣」。 醫師 表示,扁平疣成因是病毒 感染 ,不須太積極治療,以免 色素 沈澱。

常誤認粉刺雀斑
接獲病例的北醫皮膚科主治醫師張少平表示,扁平疣是指皮膚的表皮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所生成的丘疹,初期常被誤認為粉刺或雀斑,臨床常可見患者自行擠壓病灶,反把病毒感染範圍擴大,或是接受冷凍療法,卻因免疫力較差,使傷口處的色素沉澱落入真皮層,形成更深色的斑塊。

扁平疣小檔案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市面上愈來愈多標榜消除口臭的產品,從口香糖到漱口水,還有口氣清新噴霧…。該怎麼選?哪些成分要注意,才不會愈用口氣愈糟?

2008/07 康健雜誌 116

「爸爸,我有口臭嗎?」正值青春期的女兒,有天回家沮喪地問她當牙醫的爸爸。女兒說,她周圍的朋友不斷遞給她口香糖或薄荷錠,但當時她嘴裡其實正咬著口香糖。爸爸要她徹底執行口腔清潔,包括每餐飯後用牙線,一天也刷56次牙,甚至使用各種牌子的漱口水加強,但情況仍不見改善。

這位牙醫爸爸就是美國口氣診所的創辦人哈洛‧凱茲醫師(Dr. Harold Katz)。本身也有細菌學背景的凱茲醫師看到女兒的情況一直無法改善,覺得奇怪,便叫女兒伸出舌頭,發現女兒的舌頭並不是一般的粉紅色,在舌頭後方,靠近喉嚨那裡有黃色的舌苔,他便採了樣,請朋友檢驗。

而從他跟女兒「問診」的結果,也了解到,每次同學遞口香糖給她的時間,都是在她運動完,並不是一整天都如此。他解釋,因為運動後嘴巴會比較乾,才使口臭更為明顯。

 香水反而讓嘴巴更臭

女兒的舌頭檢驗結果出爐後,凱茲醫師就發現到,那些黃色的舌苔的確是口臭的主要原因,那是口腔內的「厭氧菌」在某些情況的刺激下,產生揮發性硫化物,才引起口臭。在我們的口腔裡,有高達六億萬隻的細菌,而厭氧菌主要生活在味蕾的間隙和喉嚨裡,扁桃腺上也常會看到;在口腔環境缺乏氧氣的狀態下會快速繁殖。

他們主要功能是分解某些食物、粘液、痰、血或是受損口腔裡的蛋白質,幫助人體消化食物。但之所以會造成令人敬而遠之的口臭,是當他們與某種含硫化物的氨基酸組成的蛋白質結合後,就會製造出獨特臭雞蛋味道的硫化氫,以及會出現在糞便中的甲基硫醇與糞臭質,或是聞起來像腳汗臭味的異戊酸。

牛奶、奶酪等高蛋白食物,韭菜、洋蔥、大蒜等含硫物質高的食物,或是咖啡、柑橘類果汁等含大量酸性物質的飲料,就是這種細菌快速繁殖的誘因,也就成了引發口臭的元兇之一。

凱茲就親自實驗。先用口臭儀器測出嘴裡的口氣值為29,然後當場咬了一大口洋蔥,之後再檢測,數值竟上升至400多。

除此之外,有時候早上剛起床,或運動完後,也容易因唾液分泌減少而引起口臭。 但另有一小部份的口臭是因疾病而引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牙醫科主任黃瓊芳表示,其中有高達八、九成是來自口腔疾病,如牙周病、齲齒、口腔潰瘍、黏膜炎等;其他一到兩成才是呼吸系統問題如鼻竇炎、鼻後滴流,消化系統疾病如胃酸逆流等,或是糖尿病、腎臟病、肝病。

所以,養成正確的口腔清潔習慣,治療牙周病、蛀牙、鼻竇炎等疾病,才是治本之道。凱茲在加州的口氣診所執業約15年,碰過不少病人,為了解決口臭問題,而使用奇怪的招數。有些病人以為口臭完全是腸胃問題引起,就跑去灌腸,以為這樣就能消除口臭,甚至還有病人,因為老是被同事嘲笑有口臭,就對著嘴巴猛噴香水。「事實上,香水有揮發性成分,反而會使嘴巴更乾,口氣更不好聞,」凱茲指出。

其他像漱口水、口香糖、薄荷錠、口氣清新噴霧等,更是許多人家庭必備,甚至隨身攜帶的小道具。但這些道具真的有用嗎?

黃瓊芳醫師提到,口氣清新噴霧其實與香水無異,同樣含有揮發性成分,所以當氣味散去時,也會一併帶走口腔中的水分。水分減少,口腔的含氧量也會減少,厭氧菌就容易作怪。至於口香糖與薄荷錠,黃瓊芳醫師表示,的確有研究證實嚼口香糖可以增加唾液分泌,但這無法解決所有的口臭問題;而且,這些道具只能短暫幫你「蓋過」難聞的口氣,但仍治標不治本。

凱茲也特別提醒,在使用這些「口氣糖果」時,絕對不能含糖、或人工代糖成分,最好選擇有木糖醇(Xylitol)成分,它本身有自然甜味,而且許多研究證實可防止蛀牙;另外,也可注意是否有葡萄糖酸鋅(Zinc Gluconate),這個成分可以有效包覆厭氧菌,使他們無法與口腔中的氨基酸結合而產生揮發性硫化物。

那漱口水呢?就連凱茲也曾建議他女兒使用漱口水來擺脫口臭。但自從那次試過各種品牌之後,凱茲也發現到,並不是任何漱口水都可以,有些漱口水的酒精含量高達26%,是一般啤酒的五倍以上,反而使嘴巴更乾,而唾液的功能就是幫助口腔保持口氣清新。

多數人認為酒精有殺菌的功效,但事實不然。如果真要達到殺菌的目的,長庚醫院一般牙科主任潘裕華建議購買含氯己定(chlorhexidine)成分的漱口水,可有效抑制口腔細菌生長及預防牙齦炎,從而減少口腔異味的發生。不過,它也有副作用,就是長期使用會使牙齒染色,因此,潘裕華醫師並不建議每天使用漱口水。

另外,凱茲也發現,有些漱口水裡會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鈉(Sodium Lauryl Sulfate),它是為了要產生泡沫,但有研究證實,這個成分也會使你口乾,甚至引起口腔潰瘍。所以,在選擇漱口水時,還是要仔細看看成分標示,以免口臭問題沒有解決,反而多了其他口腔問題。

不過,這些產品的功效都只是暫時性的。如果口臭問題一直無法改善,最好還是尋求醫師協助,找出真正原因。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的夏天又濕又熱,那些藏在食物裡、會讓人上吐下瀉、發燒腹痛,甚至奪人性命的細菌正蠢蠢欲動,伺機進攻你我的身體。最常見的壞份子是腸炎弧菌。這種容易存附在魚蝦貝類中的細菌,曾經造成嗜食生海鮮的日本人272人集體中毒、20人死亡。這種細菌因為不耐熱,所以熟食的話,中毒風險就比較低。其餘常見導致食物中毒的細菌,還有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常經由皮膚上的傷口傳染)、沙門氏菌(常見於生蛋及未處理好的蛋製品)等。

引起食物中毒三大原因

從衛生署的統計可以看出,最容易造成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是生食和熟食交叉污染。特別是處理這兩種食材的器具(如菜刀、砧板、抹布等)沒有區分開,或是儲存方法不當,生、熟食混在一起,就容易造成污染。另外兩個原因,一是熱處理不足,多半指食物沒有充分煮熟,無法達到殺菌效果;另一是食物調理後於室溫下放置過久,導致細菌快速孳長,並產生大量毒素。

引起食物中毒的細菌在攝氏465度間最容易生長,而台灣全年都處在這個溫度範圍內,因此,食物不論生或熟放置在室溫下太久,腐壞的風險極高。最後,料理食物者的手通常也是主要污染源之一。帶菌的手觸摸食物、砧板、碗盤……,一不小心就造成感染。尤其手上有傷口時,金黃色葡萄球菌就會逮到機會作怪,更可怕的是,它所釋放出來的毒素在高溫下(攝氏100度加熱10分鐘)都很難破壞。

夏天外食如何自保?

夏天對於經常外食的人是一大考驗,因為食物保存不易,吃壞肚子的機會增加。況且許多外食的衛生條件操控在店家,自己無法掌握,如食材是否新鮮、是否清洗乾淨、是否適溫保存、是否充分煮熟等等,但別忘了,多留意一下用餐環境,就是對自己食的安全多一分保障。

1.首先,為了衛生和環保,自備餐具去買東西吃,可以避掉店家沒有將食器清潔乾淨所帶來的問題。

2. 露天的餐飲場所(路邊攤)通常沒有冷藏(冷凍)設備,食物保存容易出問題,能少吃最好少吃,尤其是容易腐敗的肉類、海鮮。

3. 觀察一下店家儲存食物、料理食物的地方(如流理台)是否乾淨,沒有不好的味道等。

4. 不論料理食物的人或端菜服務的人是否衣著整潔,最好有戴上帽子。另外,注意一下他們手上是否有傷口或皮膚感染情況。

5. 現在很多在路邊販賣的便當,購買前要注意是不是包裝完好,是不是還有相當熱度(如果飯菜不熱,應該已經放在室溫下好一陣子,容易長細菌)。因為這些便當多半在不適當的溫度下保存,衛生風險比較高,所以少購買為宜。

6. 夏天的高溫令人難擋冰品涼飲的誘惑,但是店家用來製作冷飲、冰塊的水不一定都煮沸或經過適當消毒,難保不會吃出問題。至於飲料連鎖店販售的冷飲也常常被測出生菌數過多,衛生堪慮,因此,最好減少在外吃冰、喝涼飲的機會。

在家裡杜絕食物中毒

從生的食材變成可下肚的美食,其中任何一個步驟有疏失,就有造成食物中毒、讓人生病的危險,以下有幾項「必須做」和「不可做」的事,可以預防食物裡的細菌危害你和家人健康:

▓採購食物

1. 選擇冷藏肉、冷凍肉,比溫體肉不易孳長細菌。

新鮮的肉類應該是色澤紅、肉質柔嫩、有彈性;脂肪部份為白色,不宜含血絲或呈淡黃色。

2. 選擇魚類時,應該選擇肉質有彈性、聞起來沒有腥臭味。另外,觀察魚眼睛應該清亮、不渾濁;鱗片光澤、完整、沒有剝落;魚鰓顏色呈鮮紅。

3. 選擇有品牌、有認證(如CAS)的食物,可以得到基本保障,或不幸吃出問題的時候,至少可溯源,知道找誰負責。

避免狀況——

1. 買來路不明的肉類或海鮮。像是沒有印上「屠宰衛生合格章」的肉很可能是私宰肉,未經政府基本的衛生檢查。

2. 常常買半調理食品。

有些半調理食品,像醃過的肉片、拌好調味料的肉絲等,可能是快過期或已經過了保存期限的肉所製作,比較不新鮮。有些甚至可能已經稍有腐壞、變味,但因為用很重的調味把不好的味道蓋住,所以吃的時候不易察覺。

▓保存食物

1. 生鮮食材買回家,儘速冷藏。

魚、肉、海鮮等買回來,清洗之後拭乾水分,放進乾淨的保鮮盒。如果當天或隔天就要料理,可以放進冷藏室;超過2天以上才煮的,就要入冷凍庫保存。

2. 注意食物的保存期限。

冷藏、冷凍肉或魚類的包裝上多半印有保存期限,應該注意在這個日期之前吃完;如果是買自傳統市場,沒有列出保存期限,建議也要在710天之內吃完,超過保鮮期最好就捨棄。

3. 生、熟食分開存放。

將冰箱內分區存放東西,熟食、剩菜等集中放置在冷藏室上層;生鮮魚肉等放在下層,以免生食材污染了熟食。

4. 12星期整理、清潔冰箱一次。

定期清理及丟棄過期、不新鮮、聞起來有異味的食物,並可以用稀釋過的漂白水擦拭、消毒冰箱。

5. 注意冰箱溫度

冷藏室溫度應該維持在攝氏7度以下,冷凍庫則在攝氏零下18度以下

避免狀況——

1. 塞爆冰箱

如果冰箱裡東西存放太多,會影響冷空氣循環,使冷卻、保鮮效果變差。冷藏室最好保留40%左右空間,不要全塞滿,而冷凍庫也只存放近12星期之內要吃的食物。另外,不要把食物擋在冷氣出風口處,以免影響冰箱內溫度。

2. 頻繁開關冰箱、打開很長的時間。

每一次打開冰箱,都會使冰箱內的溫度快速上升(520度左右),然後要花數十分鐘才會恢復原來的冷度,既耗費電又不利於保存食物。

▓處理食物

1. 處理任何食材前,先把雙手洗乾淨。

洗手時,將手淋濕,以少許肥皂或洗手乳塗滿全手,仔細搓揉手心、手背和指間,別忘了指縫也要清洗乾淨,然後用水沖洗至少20秒,最後記得用乾淨毛巾把雙手擦乾,因為研究發現,乾燥的手比較不會帶菌。尤其觸摸過動物、上過廁所或是擤過鼻涕之後,一定記得先洗手,再碰食物。

如果處理食物中途停下來去做別的事,例如接電話、應門,等再回到料理台時,要再次洗手,再觸碰食物。

2. 以正確方法解凍食物,而且儘量一次只解凍當餐可吃完的份量。

正確安全的解凍方法有三:

a.把食物從冰箱的冷凍庫移至冷藏室。

b.用塑膠袋包好食物,然後放入冷水中。

c.使用微波爐。

3. 生食、熟食分開處理。

準備2個砧板及23把菜刀(最好標明清楚,或使用不用顏色、形狀等以利區別),分別處理生的魚肉、海鮮,以及蔬果、熟食,這樣可以避免生、熟食交互污染,增加食物中毒風險。

4. 接觸過生鮮魚肉等食材的菜刀、砧板、抹布、容器等器具,都要先清洗乾淨,並徹底消毒。

消毒方式可以用煮沸處理。如果是不耐高溫的器具,可以用10公升水加入五分之一湯匙漂白粉泡成漂白水,浸泡30分鐘後,再用煮沸過的水沖洗乾淨。

5. 手上有傷口、感冒或腹瀉的人,應該避免碰觸、處理食物。如果必須料理食物時,一定要先將傷口清潔、消毒、包紮好,然後戴上乾淨的手套再碰食物。

避免狀況——

1. 把食物放在室溫下解凍,這樣會加速細菌孳長,使食物腐壞。

2. 把熟食放在室溫下超過2小時。

如果買回家的熟食、涼拌菜或是煮好的食物沒有要在30分鐘之內吃,應該先放進冰箱冷藏室,或者以攝氏60度以上熱保存。

▓烹調食物

1. 煮至全熟再吃

別為了享受口感而忽視中毒危險,無論海鮮、蛋、魚、肉類等食物,都儘量烹調至全熟再吃。肉要煮到顏色轉為灰或棕色,肉汁透明澄清,沒有血水滲出;雞蛋則煮到蛋白和蛋黃都凝固,才算全熟。

2. 如果要享受「沙西米」的美味,建議把生海鮮、生魚片先浸泡於醋裡3分鐘以上再食用,這樣有助殺死腸炎弧菌。

3. 生食時,搭配芥末、蔥、蒜等一起吃,也有助殺菌。

▓處理剩菜

1. 將剩菜集中放在冰箱上層。

當天沒吃完的剩菜收到乾淨保鮮盒裡,應該集中放在冰箱裡一個固定、一打開就容易看見的地方(如:冷藏室最上層),並儘量隔餐或隔天吃完。

2. 剩菜復熱時,要充分加熱。重新加熱剩菜時,食物中心溫度要達到攝氏75度以上。(市面有販售可測量食物溫度的溫度計)

避免狀況——

1. 把冰箱當做萬能儲存箱。

即使冷藏溫度適宜,存放方式沒問題,也不代表食物一丟進冰箱冰起來,就能長久保鮮。冰箱裡的剩菜最多放3天,如果還沒吃完,就倒掉不再食用,以免食物放太久、細菌孳生而腐敗,不注意就吃出問題。

2. 將剩菜一熱再熱

剩菜最多再復熱一次,如沒吃完最好是丟棄,不要一熱再熱,會增加食物腐壞的危險。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滿九個月的小婷,最近老是抓到東西就往嘴裡送,尤其是具有微微甜味、顏色鮮艷明亮的糖衣錠,對兒童最具有吸引力…….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最珍貴的寶貝,誰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因為誤食食物或藥物而中毒,以下國民健康局將針對常見的幼兒食物或藥物中毒方面,建議您檢視一下應該注意什麼?

食物中毒
  最常發生於炎熱、食物易腐壞的夏天,有可能是冷藏不理想或放置過久的食物,因為感染細菌,而導致中毒現象。發病潛伏期長短不一, 短者一、二小時,長者二至三天,一般症狀是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畏寒、冒冷汗等。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08 康健雜誌 117

日本皮膚科醫師東禹彥在《指甲-疾病的警報器》一書中回憶,一名66歲的伯伯,有天突然發現自己的指甲好像膨脹一樣,變得又圓又大,很像鼓搥的形狀,他緊張地問醫生:「我的指甲從來沒有這樣,一年前才開始的,這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

你是否曾仔細看過你的指甲?可別小看他們,除了指甲本身的疾病,例如灰指甲(甲板增厚、指甲變黃、咖啡或白、指甲呈粉狀),指甲的形狀、指甲表面的變化、顏色,都能透露出你的健康狀況。

杵狀甲,原發性肺癌?

那名伯伯的指甲就是所謂的「杵狀甲」,一般認為是指尖的血流量增加、指甲的軟組織肥大所造成,最典型的特徵就是當指尖彎曲時,指甲根部上面的皮膚與指甲呈現220度的角度(正常為160度),通常與心、肺方面疾病如肺氣腫、先天性心臟病等相關。東禹彥醫師心有懷疑,就讓伯伯照了胸部X光,發現右肺下方有白影,經診斷後竟然是「原發性肺癌」。

以杵狀甲而言,日本的研究顯示,原發性肺癌產生杵狀甲的比例高達60%,而且,甚至出現在許多肺癌初期症狀,如咳嗽、血痰、胸痛等都還未具體出現之前;所以,杵狀甲的症狀可以說是該疾病的早期探測器。

匙狀甲,缺鐵性貧血?

所謂的「匙狀甲」是指指甲中央凹陷,兩端翹起,像湯匙一樣,這通常與缺鐵性貧血有關,而且多半發生在女性身上。

缺鐵性貧血一般會伴隨有容易上氣不接下氣、易疲勞等症狀,但這些大多是慢慢顯現,因此 最明顯的就是指甲的變化。

不過,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莊雅慧也說,並不是每個有匙狀甲的人都有貧血情形;有些孩童的大腳趾也有這樣的症狀,那是正常現象,媽媽不必太擔心。

點狀白斑,是吉兆嗎?

在日本或歐洲,指甲上的點狀白斑,「白星」,被認為是幸運的吉兆。有些小朋友會以為:「啊!我的指甲上有白星(點狀白斑),一定會有好事發生!」

其實這在1014歲孩童身上頗為常見。那是指甲外傷的結果,如果在指尖處施加壓力或擊打指甲根部,一、兩個月後,就會出現白斑。兒童常在玩耍時不小心撞到指甲,所以常有白點出現。

而在中醫看來,這樣的白斑在慢性疲勞的人身上很常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黃裕昌說,有時看到病人手上出現這樣的白點,他都會詢問病人最近是否常熬夜,或是壓力比較大?他還說,有些患者有習慣性便秘,也會出現這種白斑。

 

但如果是有明顯凹陷的點狀坑洞就得注意,莊雅慧醫師提到,這種坑洞有可能是乾癬、濕疹的表現,甚至也與頭頂的圓形禿有關。

指甲分離,甲狀腺機能亢進  

指甲分離的成因多來自局部感染、外傷或侵犯到甲床的乾癬症。不過, 甲狀腺機能亢進的人,甲板(指甲本身)

與甲床(指甲下方的肉)也會出現剝離的現象,尤其好發於手部的無名指與小指。

乾、脆、軟、易剝落,要小心腸胃

除了坑洞、斑點外,還得注意指甲是否容易脫落,或變得較乾、脆、軟。黃裕昌醫師就發現一名有十二指腸潰瘍的病患,他的指甲變得較乾,且易剝落。此外,貧血的人也容易有這樣的狀況。

如果指甲變得脆、軟,則可能是營養不均衡所造成,最好注意一下自己的飲食習慣。

你的指甲今天是什麼顏色?

許多女性喜歡把指甲塗得五顏六色,但是這樣,你就少了一樣觀察的指標。指甲本身是透明的,而我們所看到的顏色其實是甲床血液的顏色,如果血流出現變化,除了指甲本身,也會反映在指甲的顏色上。

深褐色

黃裕昌醫師表示,如果指甲呈現深褐色,表示該名患者腎虛,或是體內電解質不平衡所造成。這樣的觀察與美國內科醫師林德賽所說不謀而合。他發現, 當腎臟出現疾病時,指甲根部會有一半的地方呈現毛玻璃的霧白色,而指尖處則出現一條褐色色帶(褐色弓狀線甲)。 另一項美國調查也發現,人工透析患者有褐色弓狀線甲的比例高達36%,慢性腎病患者則有24%。

白色  

當指甲發白,有可能是缺鐵性貧血引起;女性可以特別注意。另一方面,肝硬化的患者指甲也會發白。而且,據英國的一項統計發現,除了顏色發白,有的甚至呈現像毛玻璃般的霧白色,指甲增厚的情況也不少。

紫紅色  

因為指甲最容易反映血流變化,女性可以特別留意。尤其當妳常感覺手腳冰冷,手指、腳趾變得蒼白,但一段時間之後卻變成紅色或紫紅色,這可能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硬皮症」的重要早期徵兆「雷諾氏現象」(Raynaud'sphenomenon──當遇冷或情緒不穩(如緊張)、壓力增加時,因為血管收縮,十指指甲容易出現這樣的變化。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平時老是推託沒時間運動,其實利用做家事拖地時以及拖完地後的10分鐘,做個拖把操,不需大空間就可以完成,既簡單又可運動到全身。今天我們就請專家來教你,簡易輕鬆的拖把操!

手臂運動
效用:將平常彎腰的拖地姿勢稍微改變一下,就有美化手臂的效果,同時可減少拖地彎腰而產生腰痠背痛的情形。

Step1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的夏天又濕又熱,那些藏在食物裡、會讓人上吐下瀉、發燒腹痛,甚至奪人性命的細菌正蠢蠢欲動,伺機進攻你我的身體。最常見的壞份子是腸炎弧菌。這種容易存附在魚蝦貝類中的細菌,曾經造成嗜食生海鮮的日本人272人集體中毒、20人死亡。這種細菌因為不耐熱,所以熟食的話,中毒風險就比較低。其餘常見導致食物中毒的細菌,還有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常經由皮膚上的傷口傳染)、沙門氏菌(常見於生蛋及未處理好的蛋製品)等。

引起食物中毒三大原因

從衛生署的統計可以看出,最容易造成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是生食和熟食交叉污染。特別是處理這兩種食材的器具(如菜刀、砧板、抹布等)沒有區分開,或是儲存方法不當,生、熟食混在一起,就容易造成污染。另外兩個原因,一是熱處理不足,多半指食物沒有充分煮熟,無法達到殺菌效果;另一是食物調理後於室溫下放置過久,導致細菌快速孳長,並產生大量毒素。

引起食物中毒的細菌在攝氏465度間最容易生長,而台灣全年都處在這個溫度範圍內,因此,食物不論生或熟放置在室溫下太久,腐壞的風險極高。最後,料理食物者的手通常也是主要污染源之一。帶菌的手觸摸食物、砧板、碗盤……,一不小心就造成感染。尤其手上有傷口時,金黃色葡萄球菌就會逮到機會作怪,更可怕的是,它所釋放出來的毒素在高溫下(攝氏100度加熱10分鐘)都很難破壞。

夏天外食如何自保?

夏天對於經常外食的人是一大考驗,因為食物保存不易,吃壞肚子的機會增加。況且許多外食的衛生條件操控在店家,自己無法掌握,如食材是否新鮮、是否清洗乾淨、是否適溫保存、是否充分煮熟等等,但別忘了,多留意一下用餐環境,就是對自己食的安全多一分保障。

1.首先,為了衛生和環保,自備餐具去買東西吃,可以避掉店家沒有將食器清潔乾淨所帶來的問題。

2. 露天的餐飲場所(路邊攤)通常沒有冷藏(冷凍)設備,食物保存容易出問題,能少吃最好少吃,尤其是容易腐敗的肉類、海鮮。

3. 觀察一下店家儲存食物、料理食物的地方(如流理台)是否乾淨,沒有不好的味道等。

4. 不論料理食物的人或端菜服務的人是否衣著整潔,最好有戴上帽子。另外,注意一下他們手上是否有傷口或皮膚感染情況。

5. 現在很多在路邊販賣的便當,購買前要注意是不是包裝完好,是不是還有相當熱度(如果飯菜不熱,應該已經放在室溫下好一陣子,容易長細菌)。因為這些便當多半在不適當的溫度下保存,衛生風險比較高,所以少購買為宜。

6. 夏天的高溫令人難擋冰品涼飲的誘惑,但是店家用來製作冷飲、冰塊的水不一定都煮沸或經過適當消毒,難保不會吃出問題。至於飲料連鎖店販售的冷飲也常常被測出生菌數過多,衛生堪慮,因此,最好減少在外吃冰、喝涼飲的機會。

在家裡杜絕食物中毒

從生的食材變成可下肚的美食,其中任何一個步驟有疏失,就有造成食物中毒、讓人生病的危險,以下有幾項「必須做」和「不可做」的事,可以預防食物裡的細菌危害你和家人健康:

採購食物

1. 選擇冷藏肉、冷凍肉,比溫體肉不易孳長細菌。

新鮮的肉類應該是色澤紅、肉質柔嫩、有彈性;脂肪部份為白色,不宜含血絲或呈淡黃色。

2. 選擇魚類時,應該選擇肉質有彈性、聞起來沒有腥臭味。另外,觀察魚眼睛應該清亮、不渾濁;鱗片光澤、完整、沒有剝落;魚鰓顏色呈鮮紅。

3. 選擇有品牌、有認證(如CAS)的食物,可以得到基本保障,或不幸吃出問題的時候,至少可溯源,知道找誰負責。

避免狀況——

1. 買來路不明的肉類或海鮮。像是沒有印上「屠宰衛生合格章」的肉很可能是私宰肉,未經政府基本的衛生檢查。

2. 常常買半調理食品。

有些半調理食品,像醃過的肉片、拌好調味料的肉絲等,可能是快過期或已經過了保存期限的肉所製作,比較不新鮮。有些甚至可能已經稍有腐壞、變味,但因為用很重的調味把不好的味道蓋住,所以吃的時候不易察覺。

保存食物

1. 生鮮食材買回家,儘速冷藏。

魚、肉、海鮮等買回來,清洗之後拭乾水分,放進乾淨的保鮮盒。如果當天或隔天就要料理,可以放進冷藏室;超過2天以上才煮的,就要入冷凍庫保存。

2. 注意食物的保存期限。

冷藏、冷凍肉或魚類的包裝上多半印有保存期限,應該注意在這個日期之前吃完;如果是買自傳統市場,沒有列出保存期限,建議也要在710天之內吃完,超過保鮮期最好就捨棄。

3. 生、熟食分開存放。

將冰箱內分區存放東西,熟食、剩菜等集中放置在冷藏室上層;生鮮魚肉等放在下層,以免生食材污染了熟食。

4. 12星期整理、清潔冰箱一次。

定期清理及丟棄過期、不新鮮、聞起來有異味的食物,並可以用稀釋過的漂白水擦拭、消毒冰箱。

5. 注意冰箱溫度

冷藏室溫度應該維持在攝氏7度以下,冷凍庫則在攝氏零下18度以下

避免狀況——

1. 塞爆冰箱

如果冰箱裡東西存放太多,會影響冷空氣循環,使冷卻、保鮮效果變差。冷藏室最好保留40%左右空間,不要全塞滿,而冷凍庫也只存放近12星期之內要吃的食物。另外,不要把食物擋在冷氣出風口處,以免影響冰箱內溫度。

2. 頻繁開關冰箱、打開很長的時間。

每一次打開冰箱,都會使冰箱內的溫度快速上升(520度左右),然後要花數十分鐘才會恢復原來的冷度,既耗費電又不利於保存食物。

處理食物

1. 處理任何食材前,先把雙手洗乾淨。

洗手時,將手淋濕,以少許肥皂或洗手乳塗滿全手,仔細搓揉手心、手背和指間,別忘了指縫也要清洗乾淨,然後用水沖洗至少20秒,最後記得用乾淨毛巾把雙手擦乾,因為研究發現,乾燥的手比較不會帶菌。尤其觸摸過動物、上過廁所或是擤過鼻涕之後,一定記得先洗手,再碰食物。

如果處理食物中途停下來去做別的事,例如接電話、應門,等再回到料理台時,要再次洗手,再觸碰食物。

2. 以正確方法解凍食物,而且儘量一次只解凍當餐可吃完的份量。

正確安全的解凍方法有三:

a.把食物從冰箱的冷凍庫移至冷藏室。

b.用塑膠袋包好食物,然後放入冷水中。

c.使用微波爐。

3. 生食、熟食分開處理。

準備2個砧板及23把菜刀(最好標明清楚,或使用不用顏色、形狀等以利區別),分別處理生的魚肉、海鮮,以及蔬果、熟食,這樣可以避免生、熟食交互污染,增加食物中毒風險。

4. 接觸過生鮮魚肉等食材的菜刀、砧板、抹布、容器等器具,都要先清洗乾淨,並徹底消毒。

消毒方式可以用煮沸處理。如果是不耐高溫的器具,可以用10公升水加入五分之一湯匙漂白粉泡成漂白水,浸泡30分鐘後,再用煮沸過的水沖洗乾淨。

5. 手上有傷口、感冒或腹瀉的人,應該避免碰觸、處理食物。如果必須料理食物時,一定要先將傷口清潔、消毒、包紮好,然後戴上乾淨的手套再碰食物。

避免狀況——

1. 把食物放在室溫下解凍,這樣會加速細菌孳長,使食物腐壞。

2. 把熟食放在室溫下超過2小時。

如果買回家的熟食、涼拌菜或是煮好的食物沒有要在30分鐘之內吃,應該先放進冰箱冷藏室,或者以攝氏60度以上熱保存。

烹調食物

1. 煮至全熟再吃

別為了享受口感而忽視中毒危險,無論海鮮、蛋、魚、肉類等食物,都儘量烹調至全熟再吃。肉要煮到顏色轉為灰或棕色,肉汁透明澄清,沒有血水滲出;雞蛋則煮到蛋白和蛋黃都凝固,才算全熟。

2. 如果要享受「沙西米」的美味,建議把生海鮮、生魚片先浸泡於醋裡3分鐘以上再食用,這樣有助殺死腸炎弧菌。

3. 生食時,搭配芥末、蔥、蒜等一起吃,也有助殺菌。

處理剩菜

1. 將剩菜集中放在冰箱上層。

當天沒吃完的剩菜收到乾淨保鮮盒裡,應該集中放在冰箱裡一個固定、一打開就容易看見的地方(如:冷藏室最上層),並儘量隔餐或隔天吃完。

2. 剩菜復熱時,要充分加熱。重新加熱剩菜時,食物中心溫度要達到攝氏75度以上。(市面有販售可測量食物溫度的溫度計)

避免狀況——

1. 把冰箱當做萬能儲存箱。

即使冷藏溫度適宜,存放方式沒問題,也不代表食物一丟進冰箱冰起來,就能長久保鮮。冰箱裡的剩菜最多放3天,如果還沒吃完,就倒掉不再食用,以免食物放太久、細菌孳生而腐敗,不注意就吃出問題。

2. 將剩菜一熱再熱

剩菜最多再復熱一次,如沒吃完最好是丟棄,不要一熱再熱,會增加食物腐壞的危險。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夏天萬物滋長,無論是腸胃道保養或是情緒調理,都是培養包容力的季節。國泰醫院復健科主任簡文仁認為,飲食方面不要太雜也不過份潔癖,讓腸胃道內的細菌維持生態平衡,提升整體免疫力,就能常保腸胃安康。他也提出個人養身三原則「大步走、多蔬果、少發火」,並推薦以下三個強壯腸胃操:

強壯腸胃操

1.跨腿扶膝護腸胃(立姿)

動作:

1.雙腳打開兩倍肩寬,腳尖朝前,雙手扶膝微蹲馬步。

2.身體上下起伏,上半身保持挺直,彎膝蹲更深的馬步,注意膝蓋不超過腳尖。

作用:可鞏固下盤,強化下半身肌力,往下蹲時可促進腸胃蠕動。

2.雙手按摩肚皮舞(坐姿)

動作:

1.坐在椅子上,雙手交疊貼腹。

2.吸氣,挺胸,直背,用力往前挺出上半身,使肚子挺出一個幅度,身體微微後仰。

3.吐氣,縮胸,彎腰,雙手用力往腹部壓。

作用:配合腹肌收縮可按摩腹內腸胃,促進腸胃功能,同時也可以往上下左右按摩腹部,亦可站著做。

3.手握雙腳屁朝天(躺姿)

動作:

1.首先坐下,雙手握腳板,將雙腳收至腹部前方。

2.維持這個姿勢向後躺。

3.腹部用力,雙手依然緊握腳板,背部往前後方向滾動,注意頸部切勿扭傷。

作用:可促進排氣順暢。久臥病床的慢性病患只要把雙腳往上抬升,或前後左右滾動身體,「噗噗~」聲馬上出現,排氣瞬間通暢。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香港腳好醜好癢,市井流傳的撇步有沒有效?   2008/07 康健雜誌 116

其實香港腳的英文是「運動員的腳」,醫學上的專有名詞是「足癬」,皮癬菌這種黴菌是引起香港腳的兇手。

6招預防香港腳

避免在公共場所使用公共拖鞋,如果去游泳池,最好自己攜帶拖鞋。

腳部容易流汗的人,建議使用止汗劑及痱子粉,保持乾燥。

襪子最好選擇穿容易吸汗的棉質襪。

儘量選擇穿涼鞋,而且不要每天穿同一雙鞋。

穿運動鞋,要選擇透氣的格子網布鞋面。

皮鞋最好選真皮、透氣的。

2個治療偏方有效嗎?

以下檢視2個偏方、6個市井傳說,看看除了遵醫囑擦藥甚而嚴重的要吃藥以外,在家用偏方治療會不會奏效:

泡溫泉、踩熱沙可以燙死黴菌?

錯。一般溫泉的溫度約為42℃,根本殺不死黴菌。而患者去泡湯,反而容易將黴菌傳染給其他人。而踩熱沙也只能暫時止癢,無法對付黴菌。

泡醋可以殺死黴菌?

不一定。濃度高的冰醋酸可以殺死黴菌,不過同樣會傷害皮膚。皮膚科醫師大多反對民眾使用醋來治香港腳,尤其是有水泡或潰瘍症狀的患者,容易導致傷口潰爛,甚至釀成蜂窩性組織炎。

6個傳說對不對?

症狀改善就可以停止擦藥?

錯。必須遵照處方建議的療程擦藥,才能達到療效。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黃毓惠表示,香港腳理論上是可以斷根的,但統計發現約有六成五的患者一年復發超過四次,主要原因是大多數患者的服藥順從度低,沒有完成完整的香港腳用藥療程。研究指出,近九成的香港腳外用藥需要連續使用4星期,卻只有13%的患者確實完成療程。

只要把藥物塗抹在患部就可以了?

錯。正確用法是兩隻腳腳趾、趾間、腳掌、腳側邊都要確實塗抹藥膏。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廖怡華解釋,因為黴菌感染初期,未必出現症狀,臨床上約有17%的病患,主訴腳癢卻沒有脫皮、發紅的症狀,在刮皮屑檢驗後證實受到黴菌感染。

患者的襪子要跟家人的衣物分開洗?

不需要。廖怡華指出,日本科學家比較過使用清水及抗菌洗衣精洗滌香港腳患者的襪子,發現洗衣粉能有效減少含菌量,黴菌不會沾染其他衣物,傳染給別人。

腳癢一定是香港腳?

錯。腳底發癢也可能是濕疹或汗皰疹,必須求醫確診,對症下藥。26歲的黃小姐有天腳底奇癢無比,以為被家人感染香港腳,自行到藥房買藥,沒想到塗藥後更加難受,就醫診斷為汗皰疹,正確用藥才使症狀改善。廖怡華強調,類似的例子屢見不鮮。有的汗皰疹和香港腳的症狀類似,很難辨別,必須刮皮屑甚至做黴菌培養,才能確定。而有些患者是汗皰疹合併香港腳,治療方式更為棘手,必須先以類固醇藥物控制汗皰疹,再使用抗黴菌的藥物。香港腳患者也不一定會有發癢徵兆,例如厚皮型的香港腳症狀是底皮膚變粗厚、脫皮,針對這類型的病患,醫生會開軟化角質的水楊酸及抗黴菌的藥物,雙管齊下治療。

去藥房買藥擦就會好?

錯。應該先到醫院檢查,確定診斷及罹患的香港腳類型,由醫生建議適合的藥物。尤其民眾到藥局買的成藥大多是含類固醇的複方藥,類固醇會抑制發炎反應,只能暫時緩解症狀,但一段時間後又會復發,無法根治黃毓惠指出,有效的治療方式是針對不同症狀使用適合的單方藥,因為單方藥的抗黴菌成分比複方藥高,殺菌效果也比較好。

有香港腳也有香港手?

對。廖怡華遇到不少民眾手部脫皮、發紅,以為是「富貴手」纏身,其實是黴菌感染,得了手癬,也就是俗稱的「香港手」,多半是因為摳腳,被香港腳黴菌感染。皮癬菌寄生於皮膚角質,也可能引發甲癬、股癬、及體癬,症狀是出現環狀的紅斑,並且發癢。還會殃及家人。在台灣,有四~五成香港腳患者是被家人傳染的。甚至出現兩歲女嬰,被有香港腳的爸爸傳染黴菌,胯下長出紅疹的案例。體癬感染的範圍若較大,治療方式是口服藥物加外用抗黴菌藥,其他部位則以外用抗黴菌藥即可。黃毓惠提醒,黴菌的菌絲即使掉在地上,仍會存活89個月,相當頑強,病患一定要好好接受治療。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女性好發機率是男性3倍,尤其是3050歲。北榮風濕過敏免疫科主任林孝義表示,因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尚無有效的預防方法,若家中有遺傳病史,最好提早在30歲前養成紓壓、正常生活作息、避免壓力過大等會影響自體免疫系統功能的危險因子。林口長庚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副教授羅淑芬則說明,患者若能提早接受治療,在發病的36個月內就醫,可將病情控制較好。

與骨關節炎區分
類風濕性關節炎和骨關節炎不同,前者是因免疫功能失常而出現關節腫痛、變形等症狀;後者則是關節長期負荷、軟骨磨損等傷害造成。

症狀持續6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資料來源:亞東醫院

乳癌的危險因子
1.
高危險群(致癌機率比一般高出4倍以上)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亞東醫院

大腸癌篩檢衛教資料

.前言:
在台灣大腸直腸癌位居所有癌症死亡率排名的第三位。多數的大腸直腸癌是由大腸息肉轉變的,而大腸直腸癌篩檢就是希望從一般大眾之中,找出比較可能發生大腸直腸癌的人,接受進一步的檢查和定期追蹤,所以針對的是沒有任何徵狀的群眾。如果是已經有徵狀的人,則不論年齡,都必須接受進一步的診斷檢查。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隱翅蟲皮膚炎,是一種很有特色的皮膚病,是由於隱翅蟲體液內的一種刺激性物質,在蟲體被壓死時放出的,會引起皮膚發紅,皮膚壞死或產生膿皰反應。因這種液體刺激性極高,壓 死蟲的手碰觸到的地方都會發生,因此會留下不規則的形狀,有時從形狀還可判斷出當時是怎麼揉死隱翅蟲又接觸到哪些地方的。
 隱翅蟲最常出沒的時期是每年的四月至十月間,棲息於水田、草地及樹林中,因具有趨光性,常在晚上飛入有燈火的地方,因此住在郊區或稻田附近的民眾,較常接觸到隱翅蟲。至於治療只需支持性療法,避免細菌感染,不需用太多外用藥,一至兩星期之內皮膚會自然痊癒。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08/07 康健雜誌 116期

1998年台灣首次經歷腸病毒71型襲擊,死亡人數78人。今年的腸病毒疫情似乎又再度來襲,臨床上也出現很多兒童重症病例。今年的疫情跟以往有什麼不同?

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包括小兒麻痺病毒、A型克沙奇病毒、B型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與最後發現的第68到71型腸病毒,一共有67種。這些病毒比較容易在腸道細胞繁殖,所以被稱為腸病毒。奇怪的是,它們很少引起腸胃道症狀。腸病毒感染最主要的症狀是口腔潰瘍、手腳起水泡或紅疹,有的則像一般感冒一樣。很多人以為拉肚子就是得到腸病毒感染,這是錯誤的。

疫情為何再現?

今年腸病毒71型疫情再現,有專家說今年的腸病毒亞型是B5型,可能是因為病毒突變所以再度流行。有人則說腸病毒每十年會大流行一次,而今年距離上次大流行剛好十年。

跟SARS病毒、流感病毒一樣,腸病毒也是一種很容易突變的RNA病毒。為了追蹤這類病毒的突變趨勢,研究者將之分成A、B……等各種亞型。但這些基因突變所造成的亞型差異,一般並不會導致人類免疫保護力的改變;也就是說,不會因此產生新的大流行。1998年,有專家說腸病毒不斷突變,不排除可能導致第二次疫情;2003年,也有所謂的專家說SARS病毒不斷突變,不排除二次感染。事後的觀察,都駁斥了這些「專家」聳動而無根據的說法。今年的B5型,並不是疫情再現的原因。要不然,大陸分離出來的是C4型,如何說明大陸也發生腸病毒71型大流行?每十年大流行一次的說法也沒有根據,例如1997年馬來西亞發生大流行,間隔十年後的2007年,並沒聽說該地有特殊疫情。

腸病毒71型捲土重來的原因,主要是最近三、四年都沒有較大規模的流行,使得許多幼童都沒有免疫力。今年亞洲許多地區都有疫情,加上國內幼童大多沒有免疫力,腸病毒71型就在這種天時加地利的情形下捲土重來。

腸病毒71型特徵的「五多」

腸病毒可以引起很多種疾病,其中50~80%是沒有特殊症狀的感染,這些不顯性感染以成人較為常見,但少數成人也可能發病。腸病毒感染的特殊表現,包括了手足口病與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患者除了口腔潰瘍外,會在手、腳與臀部周圍出現水泡或紅疹疹性咽峽炎會在口腔後部出現潰瘍,但手腳沒有疹子。腸病毒71型感染的併發症特別厲害,主要會出現腦炎與心肺衰竭,有很高的死亡率。比起其他腸病毒,腸病毒71型感染有一些特殊的臨床表現,歸納有下述的「五多」: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到夏天大秀身材的時候,不管是緊身T恤還是火辣比基尼,都要展現纖細腰身才夠看,提供6招簡易纖腰體操,配合纖腰產品,每天10分鐘,還你動人S型魅惑纖腰。

 有些人體重明明不胖,卻有小腹突出的困擾,原因在於肚子老化廢棄物沉積,藉由每日腹部按摩可有效改善,還能幫助排便,另外側腰伸展的動作可訓練腰部線條,腰後按摩可推擠肥厚脂肪,還可舒緩腰部痠痛,建議泡澡後進行體操效果會更好。 纖體產品五花八門,發熱式、清涼型都有,巴黎萊雅公關經理張郁瑋表示,新一代纖體產品強調分子更細小,可針對局部肥胖的小腹、腰間贅肉等做改善。

 瘦腰6招 ~

 1.搓揉腹部:從肚子右下方開始畫到肚子左下方,以順時針方向重覆10次,可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水。

 2.腰後部揉捏:雙手環住後腰,抓或揉捏腰上贅肉,刺激腰部脂肪。

 3.腰後伸展:兩腳前伸坐在地板上,用毛巾包住腳掌,緩緩抬高腿到最高點,靜止10秒鐘,再換另一隻腿,感覺腰後肌肉微痠  即可,來回至少3次。

 4.腰側搓揉:從腰部斜向胸部,稍微用力揉搓體內老化廢棄物,可以感覺腰部肌肉向前運動,來回重覆10次即可。

 5.腰側伸展:雙手平移向同一方向,另一隻腳向反方向抬起,注意身體保持正面不傾斜,感覺腰側微痠即可,再重覆換方向進行。

 6.礦泉水伸展:利用礦泉水重量,鍛鍊側腰曲線,身體一次向同一邊傾斜,直到微痠即可,各重覆10次。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06 康健雜誌 115

腸病毒重症病例已破兩百,這次流行的腸病毒71型以B5亞型為主,發作的症狀和往年不同,大多沒有高燒,手腳和嘴巴的泡疹也不明顯,因此提醒家長不要因為小孩沒有發高燒,就降低戒心,只要發現幼童有嘔吐、抽搐的狀況,就應該趕快就醫!

幼稚園和家庭內傳染,是感染腸病毒71型和造成大流行的重要因素。因為病毒在家庭裡、人群密集的地方傳染力很高,許多人被感染後沒有症狀,卻帶有傳染力,也就是說,被感染的大人或年紀較長的孩子,都有可能沒有症狀但把腸病毒帶回家中,傳給抵抗力較弱的幼童或家人間交互傳染,防不勝防。

預防腸病毒

它是什麼? 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因為可以抵抗胃酸的強酸進而感染腸道細胞,所以稱腸病毒。包括3型小兒麻痺病毒、23A型克沙奇病毒、6B型克沙奇病毒、30型伊科病毒還有6871型腸病毒,共六十幾種。

雖稱腸病毒,但很少引起嚴重腸胃道症狀,頂多是輕微腹瀉。

傳染途徑~可以經由接觸病人的口鼻分泌物、糞便、飛沫傳染。

誰該小心

10歲以下的小孩。尤其腸病毒重症多發生在5歲以下幼兒,應特別小心。

症狀

1.大多數被感染的人,沒有臨床症狀或是症狀輕微。
2.
典型臨床症狀: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約每2~3個人就有1個人有脂肪肝。過去醫界多認為脂肪肝無大礙,但近年發現,有些病人的脂肪肝會演變成脂肪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2006/07 康健雜誌 92期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06 康健雜誌 115期
去年底,全球第一個肝癌標靶藥物雷莎瓦(Nexavar)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可用來治療末期肝癌患者,讓無數肝癌患者燃起一線生機。因為素有「國病」之稱的肝病每年在台灣奪走一萬多條人命,這也使得肝癌總高居癌症十大死因第一或二名。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系統性紅斑狼瘡

臉部蝴蝶斑、皮膚紅疹、關節腫痛、全身浮腫、怕光、口腔潰瘍、呼吸急促、胸痛、頭髮異常脫落。

類風濕性關節炎:

多處手腳關節腫痛、皮下結節、關節腫痛處有晨間僵硬的現象,僵硬的時間往往超過60分鐘。

退化性關節炎:

多處手腳關節腫痛、皮下結節、關節腫痛處有晨間僵硬的現象,僵硬的時間往往超過60分鐘。

痛風性關節炎:

急性關節腫痛,尤其是大腳趾、膝或踝關節、多半夜突然痛醒,與飲食和喝酒有關。

硬皮症:

手浮腫粗厚、手指指端遇冷會刺痛、發麻,且會變紅、變白、變紫色,可能也會有吞嚥困難。

皮肌炎:

手指關節背面有紅疹、上眼瞼有紅疹、近側端肌肉無力(手、腳都可能會發生),常見無力梳頭或爬梯

修格連氏症候群:

嘴乾、眼乾、全身關節或肌肉疼痛、發炎

肌纖疼痛症:

全身多處疼痛,有倦怠、睡眠不適和情緒適應的問題。

混合結締組織疾病:

集合兩種以上自體免疫疾病的特徵,如硬皮症、類風濕關節炎、全身性紅斑性狼瘡及皮膚炎等。

僵直性脊椎炎:

下背部疼痛、晨間僵硬、眼睛葡萄膜炎、怕光、週邊關節腫痛。

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炎:

症狀泰半與僵直性脊椎炎類似,因個別疾病不同,可能合併皮膚表徵(如乾癬)或腸胃道症狀(腹瀉)。

細菌性關節炎:

急性單一或多處關節紅、腫、熱、痛,可能合併有皮膚的傷口(如香港腳)或高燒。

氣喘病:

呼吸急促、夜間咳嗽、胸悶、有哮鳴音。

過敏性鼻炎:

晨起鼻水不斷、經常鼻塞、經常打噴嚏、揉鼻子(因鼻子癢)、揉眼睛。

蕁痲疹:

皮膚起風疹塊,奇癢無比,可能與服用的藥物、食物有關,但多半是不明原因,與個人體質有關。

藥物疹:

因服用某些藥物而引起的反應,身上起紅疹,多半會癢,也可能不癢,停藥後自癒。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