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危險因子
|
臺大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 蘇登煌醫師 |
|
糖尿病自民國九十一年以後,就一直位居台灣十大死因第四名,糖尿病也是現行國人血液透析(即洗腎)的主因,並是造成下肢截肢的元凶。隨著國人生活方式的改變及壽命的延長,我們更有需要去了解糖尿病及其危險因子有那些。
糖尿病是一種血糖的慢性代謝異常疾病,是由遺傳、環境、化學毒素以及微生物等多種因素交互影響後的結果。它會造成胰臟分泌胰島素不足,或產生胰島素抗性,致使對於醣類的利用能力減低甚至完全無法利用,造成血糖過高的現象。在罹病初期,大多數並無病狀,但對身體的損傷已經開始了。另糖尿病常同時合併患有高血脂症及高血壓,更容易造成身體的傷害,也正因糖尿病初期多無症狀,故如何有效對高危險族群的篩檢便更形重要。
那些人容易罹患糖尿病呢?
1. 年齡越高,罹患糖尿病機率越大,不過年紀是不可變的因素,遺傳是糖尿病重要的危險因子,不管是父系或母系有糖尿病皆會造成下一代患病的機會增加。 2. 體重過重者,其胰島素的作用會較不好,特別是腰圍過粗、腰臀比過高者,更易患糖尿病。 3. 飲食習慣不佳及不喜運動,會加重胰臟的負擔及胰島素抗性,也較他人更易得到糖尿病。 4. 胰臟是分泌胰島素的地方,如果胰臟出了問題,便會影響胰島素的分泌,進而造成血糖的異常。 5. 另有些情形是糖尿病的先驅現象,如懷孕時有血糖過高或葡萄糖耐受不良(妊娠糖尿病)的情形,其血糖異常通常在生完小孩後便會消失,但日後有很高的機會變成糖尿病。 6. 空腹血糖偏高或葡萄糖耐受不良的民眾,未來變成糖尿病的機會也很高。 7. 血糖偏高常是代謝性症侯群的一環,故患有其他代謝性症侯群(如高血壓、高三酸甘油脂、肥胖等)之症狀者,也要注意是否合併血糖的異常。
在台灣有關糖尿病發生之相關因素研究結果發現,糖尿病的發生和年紀、家族史,身體質量指數、高血壓、運動有無及血中三酸甘油脂濃度有關,而其中年紀和家族遺傳因素是不可改變,但其他危險因子多跟生活方式有關,故糖尿病的預防也是從生活方式來著手,例如健康飲食、適度運動、保持適當的體重。而定期的血糖篩檢也是預防糖尿病的重要方法。
多久要檢查血糖呢?
1. 台灣全民健保的成人預防保健,40至64歲每三年可以篩檢血糖等項目。 2. 65歲以上,每年一次。 3. 針對以下所列年齡40歲以下的高危險群,也建議要定期篩檢。
*肥胖:體重大於120%的理想體重。
*一等親中患有糖尿病;高危險性罹病的種族 。
*高血壓(血壓≧140/90mmHg)。
*血脂異常(血中高密度膽固醇濃度≦35mg/dl或三酸甘油脂濃度≧250mg/dl)。
*有妊娠糖尿病史,或生出新生兒體重大於9磅之母親 。
*有葡萄糖耐受不良或飯前血糖偏高之病史者。
如果發現自己是糖尿病的高危險群,無須驚慌,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避免發病的不二法門,而如能定期追蹤血糖,更能早期發現問題,進而防止問題的擴大,萬一如果不幸罹病,和專業醫療團隊合作,也能將糖尿病穩定的控制住。 |
|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