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

中耳炎是中耳部位受到細菌或病毒感染所造成。兒童感冒常會併發中耳炎,這是造成兒童聽力受損最常見的原因,但卻常受到忽略。中耳炎可以只發生在一側耳朵,也可同時在兩側耳朵發生。中耳炎會造成聽力受損,也可能感染會擴散到頭內附近的構造,而引發其它併發症。
中耳炎的症狀:
中耳炎最顯著的症狀是耳朵疼痛以及耳朵有壓力和閉塞的感覺,較小的兒童不會說耳朵痛而可能只是用手拉扯或摩擦有問題的耳朵。另外小孩子中耳炎時常會有發燒不退的情形。聽到的聲音會變得低沈像是耳朵被遮起來一樣。
中耳炎的病理變化:
急性中耳炎是因為鼻腔或咽喉的細菌經由歐氏管進入中耳,而造成中耳的感染。這常是發生在歐氏管功能失調時,大部份是因為感冒、過敏、鼻竇或咽喉感染,或含有煙味的空氣長期刺激所引發歐氏管的發炎。中耳的感染會引起耳朵疼痛、耳膜紅腫和中耳積膿,膿液無法由腫脹關閉的歐氏管排出而存留在中耳腔,有時積膿過多會造成耳膜破裂而流出膿液。
如何檢查中耳炎?
醫生將會用耳鏡檢查耳朵,把耳鏡放入外耳道,然後檢查耳膜是否紅腫、耳膜裡面是否有積液和打氣時耳膜是否跟著震動。另外需要做兩項檢查來幫助醫生診斷:一項是鼓室圖,用來測量中耳的壓力和耳膜的震動情形;另一項是聽力圖,是在不同音頻下測量病童聽力損失的程度。這兩項檢查幫助醫生決定問題的嚴重度和治療方式。
藥物治療的重要性:
除了抗生素,醫生可能給減輕耳痛和退燒的藥物;另外醫生還可能開抗組織胺劑或消充血劑,以便同時治療小孩的感冒或過敏症狀。抗生素一般至少要1014天的治療過程,因此請父母務必按時照劑量給小孩服藥。
其他治療:
如鼓膜切開,這是在耳膜上切一個小洞,讓積膿排出、空氣進入,以減輕耳痛、耳塞的症狀。如果中耳積液經過2-3個月仍在,便要考慮裝中耳通氣管,這是在耳膜上切一個小洞,再裝入一個小氣管可能需要放置數週到數月之久,等到中耳的感染消除和歐氏管的功能回復正常才取出,但也有可能自行排出,在這期間要避免不乾淨的水進到耳朵。
預防中耳炎:
1.    居家之中,要避免空氣污染,如抽煙、燃香味、油漆味等等,以防上呼吸道的黏膜受刺激而腫脹。
2.    曾經發生過中耳炎的小孩,復發的機率很大,這類小孩要避免感冒,一旦得到感染便應找合格醫師檢查耳朵,儘早預防或治療中耳炎。
耳朵內盡量避免進水,耳道內溼熱的環境是滋生細菌的溫床;若有水時,可以乾棉棒探入清理,深度約半公分至壹公分左右即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ute  bear  的頭像
    cute bear

    cute bear 的部落格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