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佳惠台北報導】一名阿嬤因腹漲、腹痛,意外發現罹患卵巢癌第三期,手術後更發現子宮內還有一顆約六公分大的蛋黃狀脂肪瘤,同時罹患卵巢癌與脂肪瘤,為世界文獻首例。醫師表示,子宮內脂肪瘤一旦變成惡性,致死率極高,提醒婦女三十歲後應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或內診。

接獲此病例的三總婦產科醫師林啟康說,七十八歲的阿嬤腹部漲痛約一年,抽血檢查發現CA125癌指數高出正常值一百倍,經超音波檢查,可見卵巢腫瘤有十五公分大,已擋住子宮,手術切除雙側卵巢、輸卵管和子宮後,赫然發現子宮內還有一顆六公分大的脂肪瘤,成為世界文獻首例。
林啟康說,脂肪瘤通常為偶發,曾有報告在骨盆腔內和子宮頸癌合併發生,症狀與肌瘤很像,都是經痛、月經血量多,阿嬤經五次化療後,癌指數已正常。
新光醫院婦產科醫師潘恆新說,子宮內脂肪瘤是從平滑肌細胞變性而來,發生原因跟肥胖無關,雖然發生率低,一旦惡化卻有高致死性,兩年存活率低於一成,一旦在皮膚表面摸到硬粒、硬塊,就須立刻開刀。
潘恆新提醒,四十歲以上婦女應每年做抹片與陰道超音波檢查,月經不規則者,也應接受骨盆腔超音波,檢查是否是瘤體作怪;另應減少攝取雞睪丸、動物內臟等富含荷爾蒙食物。林啟康建議,三十歲以上婦女應每年接受超音波,另初經早、停經晚、肥胖等都是肌瘤高危險群,應定期追蹤。

子宮脂肪瘤小檔案
成因:子宮內膜平滑肌細胞變性為脂肪細胞,且不規則生長,形成脂肪瘤體
症狀:月經量多、經痛、表皮甚至摸到硬塊
治療:手術切除
注意:
.脂肪瘤皆單純偶發,與肥胖無關
40歲以上若小腹變胖,應做陰道超音波檢查
.逾30歲每年做骨盆超音波或內診
.初經早、停經晚屬高危險群,應定期追蹤
資料來源:林啟康醫師、潘恆新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