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俊吉台北報導】許多人在發育過程曾經歷「生長痛」,但某些幼年型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卻因被誤診為生長痛,錯失及早治療機會。醫師提醒,若家長發現孩子關節疼痛不拘時段,且關節變形,應及早帶孩子就醫。

國小發病錯認生長痛
台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林孝義昨於「亞太區風濕病學高峰會」指出,僵直性脊椎炎的發生與基因、感染有相關性,若是身體內有「HLA-B27」基因,而且曾發生過感染,該基因即可能被活化,引發此症。
林孝義說,僵直性脊椎炎多數在成年後發病,但某些幼年型患者,可能未成年即出現肢體疼痛症狀,而由於該年齡層不少有運動習慣,這些關節的疼痛常被誤認是運動傷害,或更常見的生長痛;二十五歲吳姓病友昨即表示,他在十一歲出現關節疼痛,但家人、醫師當時以為是生長痛,兩年後、到十三歲時才被診斷出來,但因未及早用藥,現脊椎已變形、導致駝背。
台北醫學大學小兒內分泌科主治醫師楊晨說,門診確實常看到生長痛與僵直性脊椎炎的混淆,以生長痛而言,幾乎只會在睡前疼痛,不像僵直性脊椎炎隨時可能痛;另生長痛不會使關節腫脹,僵直性脊椎炎則可能造成膝關節、踝關節等較大關節變形,家長可依據上述特徵,初步瞭解孩子是否真為生長痛。

僵直性脊椎炎小檔案
病因:不明,但醫界發現多數患者體內有HLA-B27基因,推論若帶此基因,再遭細菌等感染,可能使基因活化、誘發此症。
盛行率:約5.5%,國內帶基因者約130萬人,其中約1成發病,但就醫者僅約5萬人。
好發:2040歲,男多於女,約51
症狀:下背痛、起床脊椎僵硬;幼年型患者常從腳跟痛起。
治療:消炎止痛藥、生物製劑。
須知:幼年型患者常被家長、醫師誤為生長痛,若發現除腳跟痛外,膝蓋也有水腫,應留心此症可能性。
資料來源:林孝義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ute  bear  的頭像
    cute bear

    cute bear 的部落格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