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生涯?
生涯的英文是CAREER,意指兩輪馬車,引申為道路,也就是人生的發展道路,生涯發展大師蘇伯(super)認為:所謂生涯是指一個人在一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綜合及結果,這些角色:包括兒女、學生、休閒者、公民、工作者、配偶、家管人員、父母及退休者等九項,而九個角色在四個主要場所:家庭、社區、學校及工作場所中扮演。一個人在一生中所扮演許許多多的角色,就如同一條彩虹同時具有許多色帶,請看圖一。

與「生涯」有關的名詞,種類相當繁多,包括:生涯規劃、生涯發展、生涯成熟、生涯輔導、生涯教育、生涯管理等等,這些名詞的意義與內容,雖因涵蓋層面與探討觀點的不同而有差異,但這些名詞都具有「觀照現在、規劃未來」的涵義,所強調的重點,也都是環繞「生涯」概念的重要特質:

()終生性:概括一個人一生所擁有的各種職位、角色。

()總合性:所指的並不是某一時段個人所擁有的職位、角色,而是一生之中所有的職位、角色的總合。

()企求性:對個人而言,生涯不僅需適合個人的特質,同時它也是個人企求的。

()工作性:雖然一個人所扮演的角色很多,但工作是其中最重要的,所以個人的生涯是以工作為中心。

()發展性:個人隨著年齡的成長,生理與心理狀況也漸趨成熟,因此對自己產生更清楚的認知觀念,於成長歷程中職業概念逐漸形成,最後以職業觀念與自我觀念配合,達成最後的職業選擇並繼續發展。

 

二、生涯可以規劃嗎?

人生是否可以規劃與管理呢?人生中的事物有些完全無法掌握,有些可部份掌握,有些則是完全可以掌握。例如天災地變、突來的意外、交通的阻塞、景氣的變化是人無法掌握的;考試分數的高低,業績的好壞,健康的狀況是部份可掌握的,要讀書則是能夠掌握的。

無法掌握的事花時間去煩惱也是沒有結果,可以掌握的事不去努力也是沒用,生涯規劃的功能之一便是去認清何者可掌握,何者不可掌握,並將時間與精力集中在可掌握的部份,以便產生最大的效果。如果放任而不作任何規劃,原本可掌握的部份也變為不確定,便會增加風險,降低達成性。

每個人心中都有理想要去實現,然而客觀的條件允不允許,個人特質適不適合,以及成功因素能否掌握,都會影響到實現的可能性。

三、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及意義為何?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選擇行業是一生中很重大的決定,它對一個人的生活有著多方面的影響。也就是說,一個人選擇什麼樣的工作就會有什麼樣的「生活型態」,因為工作與生活是息息相關,互相影響的。面對不同的工作型態,你就得在人際交往、家庭生活、休閒‧‧‧等做各種不同的安排。那麼工作的選擇對生活型態的影響究竟是什麼呢?

首先,你選擇了某種職業,它決定了你的興趣、能力是否能充分得到發展。假如你選擇時是依著你的興趣、能力、個性、好惡的話,它會讓你感到好像穿對了鞋子,很適合,並且能有所發揮,生活也會充滿了希望、成就與滿足;假設選擇時忽略或未顧及興趣、能力,則生活會感到空虛、無聊、厭煩與不滿。

你的生涯抉擇將決定你在什麼地方工作或居住。例如一個從事農業生產的人,不可能跑到台北西門町或高雄市區工作或居住;一個選擇從事貿易工作的人正好相反,較可能選擇熱鬧繁華的大都市,而不太可能到鄉下或山邊。大都會與鄉村的生活型態當然有明顯的不同。另外,做推銷員須終日在外奔忙,會計人員則整天埋首於辦公室內整理帳目。

不同的生涯抉擇,影響你的生活作息與工作時間。選擇服務業(例如餐飲、美容、旅遊‧‧‧等)的人,與選擇坐辦公室辦理業務的生活作息非常不同。前者的工作時間較長,不是正常的上下班,假日也照常工作;後者卻是朝九晚五的固定時間、假日休息。

不同的工作決定了你與什麼人一起工作,建立怎樣的人際關係。選擇銷售珠寶的行業與社會福利工作,所接觸的對象就很不同。前者面對的是經濟狀況較良好的人群,而後者接觸的是生活困苦需要濟助的人。面對不同的兩群人,工作員的穿著、言談、態度,甚至型態都不同的。另外,工作時間的長短也會有所影響。晚班工作或假日不休息的工作族,其休閒方式與朝九晚五且每週只工作五天半的辦公族,就大大的不同了。

不同的工作當然也會影響家庭生活型態,一個做夜市生意的商人,白天在家,晚上工作,與已經上學的孩子相處的時間、方式,自然和一般家庭不同,很可能父母子女一整天都見不到面,也可能很少在一起吃飯、聊天。有時為了要督導孩子,只好讓孩子帶著作業到生意場所做功課,以便一面工作,一面督導或照顧孩子。

既然工作與生活型態有這麼密切的關係,因此,在做職業選擇時,除了考慮:我想以什麼維生,什麼能符合我的興趣、能力外,尚須考慮:我想過怎樣型態的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下工作,和什麼樣的人工作,每天工作時間作息如何,休閒生活型態如何?家庭生活怎樣‧‧‧等等。這樣的考慮下所做的抉擇,才會使你工作得滿意、生活得愉快,度過真正快樂的人生。

生涯規劃的價值在於釐清個人願景,有效的認識自己,客觀的認知環境與所需資源,並用合理可掌握的方法,逐步的將其整合,以達成目標,完成個人使命。所以總結生涯規劃的目的是認識自己、掌握人生、實現理想、發揮生命最大的可能性。

所以一個懂得生涯規劃意義的人,就是一個懂得自我發展規劃的人,他會在每個發展階段中,給予自己不同的塑造、訓練;假設要從事經商活動的話,必須提早開始培養自己在商業活動中的一些經驗,例如:在學期間爭取工讀的機會;並開始去了解某一行的特性,例如:閱讀相關報章、雜誌、蒐集其發展趨勢之情報,同時去認識一些經營管理的知識、技巧;反之如果想要從事學術研究方面的工作,就必須在學術領域去做安排,當然,拿個博士學位就是個重要的目標了;不管選擇哪一條路,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基本條件就是:確認自己的志趣,然後做好許多準備。

四、生涯規劃兩大準備功夫

 

1、了解自己的興趣
所謂興趣是指個體的喜好,或對某事物的關心與好奇等。在教育及職業決定中,興趣佔很重要的地位。雖然有些興趣會終生與我們同在,有些卻也會有所改變,因此個體發展過程中,會產生某些新的興趣,也有些舊的興趣會褪色。

有關的學者對興趣的分法、看法與見解互有不同,依美國學者荷倫氏(Holland)的分類是以工作特性及工作者的人格特質來區分,所以說它是興趣或是人格類型都可以。亦即選擇一種職業,就是一種人格的表現。物以類聚,不同類型的人,會去從事和自己類型相同的職業。

()實際型(Realistic):
實際型的人需要機械能力或體力,以便處理機器物體、工具、運動設備及動植物有關之工作,比較屬於清楚、具體、實在及體力上的工作。大部分工作需在戶外進行,比較不需與人有深入的接觸,所以其社交技能並不十分重要,智力及藝術能力也不那麼需要。這種人大概比較不善社交,是情緒穩定、具體化的人,適合從事技能、體力性工作,如農業工作、汽車修護員、飛機控制、電器工程、加油站工作‧‧‧等。

()研究型(Investigative):
研究型的人運用其智能或分析能力去觀察、評量、判斷、推理,以解決問題。他們喜歡與符號、概念、文字有關之工作,不必與人有太多接觸。從事如生物、物理、化學、醫學、地質學、人類學‧‧‧等工作,具有數理及科學能力,但缺乏領導能力,

()藝術型(Artistic):
藝術型的人需要藝術、創造、表達及直覺能力,藉文字、動作、聲音、色彩、形式來傳達思想及感受。他們需要敏銳的感覺能力、想像及創造力,在語文方面的性向也高過數理方面的能力。他們喜歡從事的職業,譬如作曲家、音樂家、指揮家、作家、室內設計師、演員,具有文學、音樂、藝術的能力,但通常缺乏文書事務能力,

()社會型(Social):
社會型的人具有與人相處、交往的良好技巧。他們對人關懷、有興趣,具備人際技巧,並能了解、分析、鼓勵並改變人類的行為。他們自我肯定,有積極正向的自我概念。喜歡從事與幫助他人有關的工作,如老師、宗教人士、輔導員、臨床心理學家、社工員‧‧‧等,具有社會技能,但通常缺乏機械和科學能力,

()企業型(Enterprising):
企業型的人運用其規劃能力、領導能力及口語能力組織、安排事物及領導、管理人員,以促進機構、政治、經濟或社會利益。他們喜歡銷售、督導、策劃、領導方面的工作及活動,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如業務人員、經理人員、企業家、電視製作人、運動促進者、採購員、推銷員‧‧‧等具有領導能力及口才,但缺乏科學能力。

()傳統型(Conventional):
傳統型的人需要注意細節及事務技能,以便記錄、歸檔及組織文字或數字資料。他們通常不是決策人員,而是執行人員:他們給人的印象是整潔有序、服從指示、保守謹慎的。他們喜歡從事資料處理、文書及計算方面的工作,如簿記人員、速記人員、銀行人員、金融分析師、稅務專家、成本估計師等,具文書及計算能力,但缺乏藝術能力。

荷倫這六種類型,代表六種不同的興趣與人格特質,它可以幫助個體了解自己對那種類型的工作較適合,同時也協助個體了解工作環境及內容。然而人不是很單純只具備某「一」種特質或某「一」種興趣而已,他常常是具備兩種或更多種類型的興趣與特質;當然,以其中某一種最強,而其他較弱。

舉例來說,一個實際型的人,也會具備研究型、傳統型的某些特質,而較少具備社會的特質,亦即實際型與研究型及傳統型的人,在某些特質上有共通的地方,如不善交際、喜歡做事、不善與人接觸、較男性化‧‧‧等等,而與社會型的人(善交際、比較感性)很少有一致性的共通處。因此,實際的人如果從事實際型的工作,適配性最高,從事研究型及傳統型的工作,適配性亦不低,但如從事社會型的工作,就很不能適配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