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如何從十幾億人口中,挑選出拔尖又黨性堅強的人才?胡錦濤、溫家寶這些領導人,又如何歷經窮山惡水與宮廷權鬥等挑戰,脫穎而出?

大陸總理溫家寶今年四月訪問澳洲,在一場面對當地政要的演講中,脫稿自我介紹說,自己出生於天津的農村,小時候戰火燒毀他的全家、和他爺爺親手建立的小學;他從小經歷苦難,深知人生的艱辛,和國家建設的艱難,他的使命,就是要尋求和平,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溫家寶擅長以自己的成長經驗,表達中共內政、外交的出發點。他素有「平民總理」之稱,許多人認為他作風樸實,說話誠懇,態度親民。事實上,在這個外在形象下,溫家寶複雜的政治閱歷,容易為人忽略;例如他擔任過有「大內總管」之稱的中央辦公廳主任、副主任,長達八年,跟隨過胡耀邦、趙紫陽、江澤民三任總書記。接著又在朱鎔基領導下擔任分管農業和金融的副總理,卻能被這四位風格完全不同的領導人所欣賞,一再重用。
紅旗下成長的第一代
儘管有溫家寶比較平易近人的例子,但一般來說,隔著中南海四周的高牆,中共領導的思維、為政之道,大多仍給人諱莫如深之感,需要從他們的成長經歷,為人等方面,找出脈絡。
中共的集體領導核心,一般是指政治局的九名常務委員: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曾慶紅、黃菊、吳官正、李長春、羅幹。這九人沒有參加過革命,而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後茁壯。老一輩稱他們「紅旗下成長的第一代」。
對他們來說,一九八二年是很不尋常的一年,這段時期中共展開的一系列重大人事部署,可謂影響深遠。
這一年,中國共產黨召開第十二屆全國代表大會,在鄧小平、陳雲、胡耀邦等親自過問下,一批年富力強、經過層層考察,符合所謂「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幹部,從全國各地被首次選進中央委員會。
其中,有來自電子工業部的副部長江澤民;來自水利電力部的副部長李鵬;還有來自甘肅省建設委員會、三十九歲的副主任胡錦濤;來自上海市儀表電訊工業局的工程師吳邦國;來自武漢市委的工程師吳官正;來自河南的副省長、前東德留學生羅幹。同一屆稍後獲選中央候補委員的還有同是工程師背景、遼寧省瀋陽市市長李長春。
嚴選菁英接受試煉
溫家寶這一年也以新秀的姿態,在眾多基層幹部評選中脫穎而出,從貧困的甘肅省地質局副局長崗位上,調到北京,翌年出任地質礦產部副部長;黃菊、賈慶林也分別在幹部年輕化的大旗下,列入重點培養對象。當時的總書記是胡耀邦,他在一場內部演講中,明確地告訴這些「晚輩」:「每個年輕幹部,都要看到我們老一輩,總有一天要退出歷史舞台,就要想到自己的歷史責任,想到自己十年、二十年後擔負的重擔。」
在胡耀邦這段「你們應當勝過我們」的講話之後,胡錦濤過不久便出任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隨即派赴窮困的貴州、接著又轉赴種族問題複雜的西藏自治區,擔任書記,接受嚴苛的考驗。
溫家寶不久之後也離開從事二十五年之久的地質工作,進入中南海。在中央辦公廳參與協調繁雜的黨務,得以近距離目睹激烈的權力鬥爭、胡耀邦的失勢、六四事件、趙紫陽下台,及江澤民的崛起。
吳邦國、黃菊後來成為搭檔,出掌上海,肩負發展浦東、振興上海的重任。賈慶林在福建工作長達十年後,到了北京,成為首都的「一把手」。吳官正從中部經歷到東部,先後出掌武漢、江西、山東。
李長春做過工業大省遼寧省省長後,又執掌農業大省河南、接著是改革開放最前沿的廣東。曾慶紅後來也到了上海,最初推動組織改革,後來成為江澤民最信任的左右手,幫助他穩住了政局。

這幾個人表面上經歷不同,但仍可見到裡面刻意雕琢的斧痕,經歷過十分複雜、困難的執政考驗,並達成了上級賦予的任務,取得了成績,並不是溫室裡的花朵。在此之前,胡錦濤已經在甘肅工作十四年,再加上在貴州工作三年、在西藏工作四年,都是中國最艱困的地區。溫家寶從事地質工作,長達二十五年,大部份時間在貧困的基層打滾;在出任總理以前,全國二千五百個縣中,他走過其中的一千八百個。
這些經驗,在他們的從政風格中留下很深的痕跡。
就如中國科學院國情研究中心研究員康曉光指出,「長期在艱困地區工作的經驗,使得胡錦濤、溫家寶這些領導人,感情上和農民、工人、窮人比較接近。」每到春節假期,胡溫兩人不是和農民在村子裡包餃子,就是和礦工、愛滋病患一起過年,並盡可能表現樸實、謙虛、不驕不躁的執政形象。這和以前的幾位中共領導人截然不同。一位長期關注中共政情的大陸學者也注意到,胡錦濤成為中共最高領導人,報上幾乎沒出過他單獨會見跨國企業高層的消息。
一般基層人民比較在意領導人的風格和形象,但對有擢升、貶抑大權的上位者而言,他們在意的,除了政績,還有「政治表現」,特別是在複雜情勢下的政治判斷。一九八七年一月,深受中國大陸人民愛戴的胡耀邦,在黨內元老指責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聲中,辭去總書記職務。長期被胡耀邦栽培的胡錦濤也面臨取捨,但他很快就做了決定,服從黨的決定,表態支持「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
一九八九年三月五日,西藏首府拉薩的喇嘛打著雪山獅子旗、高呼西藏獨立的口號,上街示威,與軍警爆發流血衝突,當時的自治區黨委書記胡錦濤請示中央之後,在西藏宣布戒嚴。西藏媒體當時還有他戴鋼盔、穿軍服,在拉薩街頭指揮調度的照片。
一九八九年五月十八日晚上,趙紫陽到天安門廣場看望絕食的學生,當時的中央辦公廳主任溫家寶也去了,隨侍在側。趙紫陽下台後,溫家寶繼續被江澤民重用,仕途絲毫不受影響。這顯示溫家寶在關鍵的時刻,選擇了「服從大局、跟黨走」。政治上的是非對錯,不易有絕對的標準,但考核幹部有沒有「跟黨走」,可是實實在在地操作。胡溫過去每當站在政治的十字路口上,都選擇了「服從大局、跟黨走」,這些特徵,離不開他們紅旗下的成長經驗。
從小宣示「跟黨走」
「我決心遵照中國共產黨的教導,好好學習、好好工作、好好勞動、準備著;為共產主義事業,貢獻一切力量!」在中國大陸,讀書表現好的小孩,大多背誦過這段加入少年先鋒隊的誓辭,從此配戴象徵榮譽和「革命鮮血」的紅領巾,在小小的心靈蓋上政治印記。
這也是共產黨對未來主人翁的第一次篩選。少先隊的年齡上限是十四歲。更上一層便是年齡層從十四至二十八歲的共產主義青年團。十四至二十八歲,正是成長、學習、選擇人生方向的重要階段。
共青團的定位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後備軍」。共青團團中央的組織,儼然是小型的中共中央,設有辦公廳、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還有青年部、少年部、國際聯絡部等。全國共青團員總人數多達七千兩百多萬,青年能進到高中、大學,通常都會「入團」,進一步爭取將來入黨的機會。共產黨一直利用這個機會篩選全國菁英,確保黨內後繼有人。
「在大學裡能力和政治表現都不錯的團員,不用等到畢業,就會被挑選出來,擔任共青團幹部,接受黨的培育,」大陸一位資深媒體人士表示。在大學擔任共青團幹部,主要是辦活動,宣傳政策,為同學解決困難,管理學生社團活動等。共青團幹部的年齡上限是四十五歲,接著通常派往各級政府的黨委和企業的黨組織,從事組織、人事、宣傳、統戰、青年、婦女和一般行政工作,表現傑出者則更上層樓。
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和現任總書記胡錦濤,都擔任過共青團中央書記,在年輕一代中培養人脈。
胡錦濤在清華大學時就因為學習能力和政治表現「雙突出」,還未畢業就被選派擔任政治輔導員。
工程師治國
這一屆的中共政治局常委,除了大江南北的地方經驗,以及黨的歷練外,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全體都是工程師出身。這樣的組合,在中共黨史上絕無僅有。胡錦濤在甘肅的第一個工作,是在劉家峽房建隊幫忙蓋房子。溫家寶當時也在甘肅,是地質力學隊的技術員。吳邦國在清華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上海電子管廠當工人。賈慶林、黃菊、吳官正、李長春、羅幹進入社會的第一份差事也都是技術員;曾慶紅雖然在解放軍七四三部隊,工作也是技術員。他們後來都取得了工程師的專業職稱。
工程師辦事重理性、講實效,以及計劃與執行能力,充分表現在這一代中共領導人的身上。論硬體建設,三峽工程、青藏鐵路、神舟太空船、建設洋山港、磁浮列車,沒有一項能難倒他們。
論政策制訂,今年三月通過的「第十一個五年發展規劃綱要」,其制訂過程就如同工程師手底下的一項重大工程。「十一五規劃」制訂前,首次採取國內外委託、合作等方式,針對全國一百六十多項重大課題,分頭進行研究,提出五百多萬字的研究報告,從其中歸納出五十八項專項規劃,形成規劃框架。
欠缺法治與人文素養
接著由重量級的學者專家、組成三十七人專家委員會,對綱要進行論證,並向全國徵求意見,經過激烈辯論,反覆修改,才告定案。前後歷時將近三年,參與範圍之廣,參與人數之多,是同類計劃的第一次。
相對的,許多大陸學者和媒體這幾年也在檢討工程師治國的缺點。主要反映在法律制度和人文關懷仍有欠缺,在關係長治久安的制度問題上,創意和想像力受到局限。可能是出於同樣的警覺,中共最近兩年大力提倡學習型社會、學習型政黨的觀念。
從二○○二年底到今年三月,在政治局內先後舉辦三十次集體學習,由大陸頂尖學者為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等黨內高層講課。講課範圍多集中在法律、歷史、人文、經濟、軍事等非工程領域。
講課方式為九十分鐘的講解、二十分鐘開放討論。為了內容簡明扼要,相關單位和人員備課短則一個月,長則半年。這類課程和學習的成效,如何反映在政策和制度的建樹上,仍有待驗證。但不可否認的是,經過大半個世紀的動盪與探索,中共對於如何在十幾億人口中選擇菁英,培養他們的治國能力,帶動社會逐漸擺脫貧窮落後,已找出一套比較有效的人才選培制度與方法,並大力推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ute  bear  的頭像
    cute bear

    cute bear 的部落格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