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或小腿出現潰瘍傷口,清創後卻遲遲未癒,小心得了「白色萎縮症」。長庚醫院最近接獲多名腳踝、小腿出現潰瘍的年輕病患,其中一名十八歲少女雙腳腳踝上,分別有五、六個小潰瘍,清創後傷口卻愈來愈深,檢查確認是白色萎縮症。由於七、八月是此症好發期,若傷口不易癒合,應特別小心。
 

不可不慎
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說,白色萎縮症是一種血管病變,發生原因尚不明,目前推測是血液循環不良造成血管阻塞,大多發生在腳踝、小腿、腳掌等處。

 
治療好幾年才會好  
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朱家瑜說,
此症好發於十五至三十五歲,大多集中在二十多歲,又以女性居多,潰瘍好了後,會留下海星狀的白色傷疤。
黃毓惠說,長庚醫院一年約收治十至十五名白色萎縮症患者,雖不是常見疾病,但最近她接獲多名患者,其中一名十八歲少女腳踝出現多處潰瘍,先在別家醫院接受清創手術,不但未改善,傷口還更深,痛到無法走路,轉到長庚才確診是白色萎縮症。從臨床觀察,冬、夏季此症病人較多,又以七、八月最多,原因雖不明,民眾還須多注意。
朱家瑜現收治四、五十名白色萎縮症患者,他提醒此症是慢性病,要治療好幾年才會好,患者最好不要趴趴走,否則很易復發。如一名二十歲女性患者首次發病治癒,和家人到墾丁遊玩,腳上又出現潰瘍,住院治療兩周才好,一年後她在學校參加四百公尺賽跑復發,又住院兩周,未料再一年後到陽明山爬山,又再復發。朱家瑜也接獲一名三十多歲患者,去百貨公司周年慶血拼,才逛一下午,回家後腳已腫脹到像坐了十五、六個小時的飛機,兩天後腳踝傷口就潰爛。

 
服藥兩周後漸癒合  
黃毓惠提醒,白色萎縮症是血管被阻塞造成缺氧,引起局部潰爛,治療時應服抗凝血藥物,而非清傷口。朱家瑜說,此症通常以藥物治療約兩周後,傷口會開始癒合,若腳踝、小腿等出現潰瘍,伴隨劇烈疼痛,就要留意。
白色萎縮症小檔案  
◎成因:尚不明,推測是血液循環不好,血管阻塞發炎
◎症狀:阻塞部位會潰瘍,一次可能出現多個,傷口劇烈疼痛,比割傷還要痛
◎好發部位:腳掌、腳背、腳踝、小腿
◎發生率:未正式統計,好發於15~35歲,又以年輕女性居多
◎治療建議:此病可能拖好幾年,易復發;現可用抗發炎、止痛、凝血藥物及高壓氧等治療;患者應避免久站

資料來源:朱家瑜、黃毓惠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