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有男人的姊妹們,不管這男人是兄弟、父執還是親密愛人,相信大部分姊妹們都會有個在坐下馬桶前事先查看一下慘況的習慣,若清潔乾爽,總算是可以放心坐下;若見黃尿點點,除了邊清邊唸以外,似乎也沒有其他解決辦法?

男人,請坐下

在德國小吃店的男女共用廁所裡看過類似這樣的貼紙,當時除了會心一笑,還真是感到貼心,感到總算有人體諒女人在坐馬桶前的掙扎與不便。後來某次在便利商店裡又看到這貼紙時,另我不得不認真看待它,因為這看起來不該只是個兩性共用廁所時的權宜之計,而是日常生活中的習慣與尊重。

Shireen一直想找個德國男人問一問,問他們是不是真的坐著尿尿?但這種關起門的話題實在是很難說出口,後來總算讓我遇到個二十年後會成為個男人的德國小男生來一解我許久以來的疑惑。

學習尊重,從小開始

四歲的小男生急著上廁所,但是他的媽媽正忙,所以由我暫代跟著一起進廁所。關起廁所門,我習慣性地把馬桶座掀開,等著他自己掏傢伙,但小男生卻一邊抓著褲襠、一邊唸唸唸又搖頭的對我說:「不」。小男生把馬桶座再度放下且要求我把他抱上去「坐」在馬桶座上。一開始以為小男生不只是要尿尿,可能還要ㄜ大便,也就不以為意。

坐在馬桶座上的小男生兩隻腳晃呀晃,然後小手往下搜尋到自己的小朋友後,壓著小朋友就這樣噓了起來。總算,總算讓我看到也證實了德國男人到底是不是坐著尿尿的疑慮!雖然這個德國男人還需要點時間長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

Shireen問他:「為什麼是坐著尿,而不是站著尿?」

小男生是說不出什麼兩性互相尊重、關懷或是衛生整潔……之類的大道理,只是簡單的回答一句:「媽媽說的,有小便斗就站著尿,是馬桶的話就坐著尿。」

把小男生還給媽媽的當兒,也趁機問問媽媽這個廁所教育是只有她如此做?還是大家都是如此?

一般而言,「正常」的德國父母都是從小如此教育家裡的男孩(再完美的地方也是有生活習慣邋遢的家庭,因此不能肯定的說「全部」)。原因很簡單,如果男人對著馬桶站著尿,即使功夫再強、準度再高,也絕對不可能全然不外洩。就算男人不管家裡那個掃馬桶的老媽子與黃臉婆是如何面對污黃點點?是如何憋氣的對抗尿液因水分揮發後所精粹的濃烈阿摩尼亞?也不理其他女人是不是每次上廁所前都得先清潔馬桶座或是乾脆跟著一起站著尿?但男人們也該想想自己也是有「坐」在馬桶上撇條的時候吧?

馬桶戰爭何時了?

不曾想像也從來沒想過除了體能虛弱與先天殘疾的男人以外,會有那個男人曾想到或願意像個女人般坐著尿尿?別說男人願不願意?連身為女人的我也從來沒想過、不認為男人會有坐下來尿尿的時候。我的兄弟、我的爹、我的叔姪……,凡是家裡的雄性生物那個不是站在馬桶前、褲襠一開、 傢伙一掏、如同單細胞生物的不須思考就揮灑下去?最後哪個不是屁股一縮、抖一抖後就徜徉而去?別說叫他們坐著尿,就連拜託男人們在狂灑前高抬貴手地把馬桶座掀起來都成了種奢望!

 

馬桶座上點點黃斑、馬桶邊的地上也是滴滴灘灘,為此爆發衝突的次數也多到懶的數,但最後從那些自私男人口中得到的回答總是輕鬆無比的一句話:「清一清不就好?

「廢話!誰不知道清一清就好,但問題是誰來清?」從來也不是尿失控、造成廁所裡阿摩尼亞指數超值的男人們來收拾殘局!

該怪娘沒有教好兄弟?該怪阿沒有教好爹?還是該怪整個大環境裡就是少了點這些細微卻又很基本的互相尊重?

或許這麼一面倒的怪雄性生物是不公平的,但說真的,只要家裡有女人,通常這些廁所清潔工作大概也輪不到男人,不是不給男人做,而是總有一堆理由可以讓男人不必做。掃馬桶輪不到他、坐馬桶的機率也遠低於女人,「他」該如何才能體會清掃的人與總是得坐在馬桶上的女人心中哪股噁心?該如何體會尿意與便意已經到了臨界值卻因為還要清理馬桶座而無法馬上坐下方便的急迫?

放眼未來,期盼我那懂得尊重的小男孩

Shireen還沒有小孩,但若有個小男孩,我,絕對、誓言、一定、從小教他馬桶是拿來「坐」的,不管你是要尿還是要撇,無關娘娘腔,更與無稽的「男性雄風」沒有牽扯!至於已經站著胡亂灑了二、三十年的男人們,我不期望他們會有自願坐下來尿尿的一天,但開水閘前掀個馬桶座、抖完舒坦後也別忘抽張衛生紙擦擦自己亂滴的尿痕應該不算過分的要求吧!

除了男人坐著尿,Shireen也注意到德國的馬桶蓋通常都是「蓋」上的。想想也對,如果不蓋,那麼有個「馬桶蓋」是要做什麼?

德國人告訴我,馬桶蓋當然要蓋上,尤其在沖馬桶前一定要蓋上,因為強大的水壓衝擊會使排泄物裡的大小細菌隨著水花與些連眼睛都看不見的細小水份子一同衝向無邊無境的空氣中。想想也好笑,當見到我們的馬桶蓋是發揮功能的「蓋上」,若非逼得已,相信不會有人願意去打開它。會把馬桶蓋「蓋」上的人,大部分都是用此來掩飾噴便殘屍的悽慘,彷彿「蓋」起來就看不到,看不到就當沒發生。而在此之後使用廁所的人會被嚇到什麼程度?反正事不關己,不是嗎?

可話又說回來,噴便如地圖般的廣泛也不是我願意的,而我想收拾殘局時卻常發現廁所裡沒有馬桶刷!這下該怎麼辦?「怎麼辦?」只好用衛生紙想辦法毀屍滅跡了。後來學聰明了,遇到沒有馬桶刷的廁所,就乾脆先舖些衛生紙在馬桶內側,就算事後要除痕也簡單多了!

如廁後的衛生紙也必須隨著排泄物一起沖走,這些使用過後的衛生紙殘存的細菌才是多到恐怖。不管衛生紙垃圾桶是否有加蓋?肯定的是很少人天天清除這些衛生紙吧?如果您家馬桶管夠粗,就別再在廁所裡特別置放一個小垃圾桶了,該走的,就別留戀了。

untitled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甯瑋瑜╱台北報導】夏天飲料喝得多,據董氏基金會調查發現,光喝一瓶六百c.c.的可樂或雪碧,相當於吃下十五顆方糖,得爬兩百一十層樓高,約同二棟一○一大樓高度,才能消耗掉熱量,專家建議家長應避免在家放含糖飲料,並培養孩子喝白開水習慣。

白開水最健康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錢往往成為夫妻衝突的導火線,沒有麵包的愛情可能黯淡,沒有愛情的麵包卻更乏味,如何才能兩全其美?              2001/11 康健雜誌 36

如果我閒得沒事想找人吵架,我才會跟他談錢,」結婚十幾年,從事教職的洪老師說,他們曾為了該不該讓孩子繼續學畫爭執,洪老師覺得孩子喜歡又可怡情養性,她先生卻認為又不能當飯吃太浪費。

「對錢的態度和賺多賺少無關,個性、家庭背景的影響比較大,」洪老師還發現,不少男性自認天生比女生數學好,較懂得管錢,不放心太太做決定。

錢成為夫妻衝突的導火線,並非只因每個人花錢的方式不同,還跟錢對每個人的意義有關。例如你喜歡隨心所欲花錢,對方卻像守財奴;你覺得投資股票最好,伴侶卻只願意存定存;你做財務決定時明快甚至衝動,他卻可能優柔寡斷,不到最後關頭下不了決心。

如果問20個人錢對他們的意義,大概會有20種答案:海外旅遊、孩子留學的費用;權力、自由或安全感,甚至對某些人而言,金錢是他們的快樂之道。

20年顧問經驗,著有4本財務規劃專書的柯林斯分析發現,金錢觀或花錢方式大多取決於個人早期經驗,父母如何掌管金錢(或在財務上失敗),往往深刻影響子女成長之後的理財傾向,也因此不少人對錢的怪癖、偏見或信念如此根深柢固,牢不可破。柯林斯並歸納出影響人管理金錢的動機:

1.及時行樂

對這種人而言,人生充滿未知,每一天的享受是最重要的,他的年終獎金絕不會留在戶頭裡生利息。

2.建立安全感

他們可能經歷過苦日子,或看清世態炎涼,認為沒錢萬萬不能,孜孜矻矻只為尋找最佳生財之道,即使不虞匱乏,還是會喊窮。

3.掌握權力

對這種人來說,錢代表可以做決定,經濟不能獨立就必須受制於人,有錢才能鞏固自尊,把自己的需求擺第一。

4.增進關係

對這類人而言,錢不過是工具,如何運用讓生活更美好才是重點,如果他中了大獎,很可能買禮物分送,並舉辦盛宴廣邀親友慶賀。

別為錢打架

曾為了帶小孩離開職場的余小姐,深深體會掌心向上讓人自尊低落。雖然丈夫從不過問開支,她仍不免心懷罪惡,即使只是替自己買一件衣服或和朋友外出用餐,因此孩子一上幼稚園,她便積極找工作。

錢不只是一堆鈔票而已,還象徵權力。存款數或領多少薪水,是自我評價的指標之一,並代表家裡誰能夠比較大聲說話。

看似單純的數字背後,隱藏著各自對金錢的情感經驗和負擔,如何撥開迷障,不讓錢的力量摧毀玫瑰與月光的浪漫?

《紐約時報》、美國《錢雜誌》特約作家暨投資顧問公司負責人吉雅諾拉建議:

1.辨識雙方的金錢觀

好好討論你們對錢的看法。怎麼花錢讓你愉快?是看到存摺裡的數字節節上升?還是上百貨公司大採購,刷起信用卡眉頭不皺一下?你是買一瓶礦泉水都會記帳,還是從不拆開繳款通知書檢查?

2.分享感受

找出完整的閒暇時間和安靜、不被干擾之處,不帶任何判斷地討論你們如何處理錢。切記,這不是討價還價,爭辯誰該繳帳單的時刻。談談你們成長的過程裡怎麼管理錢財,對錢的感受和恐懼是什麼?是憂慮投資失敗?害怕年老孑然一身?誠實討論你希望錢能夠完成的願望。即使各自期待有所矛盾,這些了解將是讓金錢在婚姻關係中運作良好的基礎。

3.規劃大方向

夫妻通常可對長期生涯規劃達成共識,卻對日常花費爭執不下。因此,先畫出你們心中的理想圖像:希望何時能得到財務自由?需要多少錢才能退休?孩子上大學的費用你願意負擔多少比例?許多理財網站提供便利的試算工具。

計算出不足的數目後,討論需要多少時間、節省多少錢才能達到目標,再找出適當的投資方式,定期定額開始累積。你會發現,明確而按部就班地計劃,可以減輕心中對未來的不安及疑慮。

4.各自有可以運用的錢

你們各需要有一筆對方不過問用途的私房錢,視雙方的賺錢能力及家庭生活用度調整,即使只是幾千元,都可以減輕你把錢花在自己身上的罪惡感,或擔心發生財務危機的壓力。

5.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

你可能量入為出像個撲滿,伴侶卻花錢如流水。交換彼此角色一星期,試著讓自己揮霍一下,享用美食或買件好衣服;你的伴侶則必須承諾,他會省出一筆錢存進銀行或投資帳戶。

另一個方法是,掌握家中經濟大權的一方,試著把帳務移交給另一半幾個月的時間,讓花錢的人學著記帳和平衡收支,但記得確認帳單有按時繳納。

這種「換人做做看」可以使伴侶懂得持家不易,且說不定能找出更有效率的理財方式。

6.找一個中立的諮商對象

有時金錢衍生的問題複雜,已超出夫妻可處理的範圍。尋找一個雙方均信賴的顧問,協助你們釐清目標,擬定策略。

如果發現雙方始終無法心平氣和談論,試著尋求婚姻諮商專家,也許問題的根源並不在金錢。

錢雖然可能引起婚姻風暴,卻也是築起兩人城堡不可缺的礎石。坦誠面對,理性溝通,充實理財知識,為共同目標努力;錢也許無法喚回戀愛時的浪漫,卻能讓你們閃閃發亮地白頭偕老。

築巢前請注意……

別等到進禮堂後,才思考煞風景的柴米油鹽,早在有意結婚前,便該檢討雙方的用錢方式,提出符合兩人能力及習性的家庭理財法,例如若你丟三落四、很難準時繳款,最好及早承認,以免婚後各種帳單成了夢魘。

婚前的花錢模式,通常預言了你們婚後的財務處理狀況。交往時,你們是各付各的還是輪流做東?誰對理財投資較有概念?旅行時,會選擇住青年旅館省吃儉用,還是住五星級大飯店,即使可能會付不出下個月的信用卡費?

不少人認為每一份開銷都平均分擔是最好的方法,但錙銖必較的結果,卻可能讓情感蒙上陰影:你可能會三不五時懷疑他偷喝了你買的鮮奶,偷看了你付錢訂的報紙;為了誰多打一通電話而吵嘴……錢立刻謀殺了浪漫。

另一個陷阱是,如果你的伴侶薪水比較多,品味較奢華,跟隨他的消費水準反而吃虧。

理財顧問建議,婚後可以開立一個共同戶頭,投入相同的比例(例如各一半薪水),然後用這筆錢支付所有開銷。雙方都有權決定錢怎麼花,如果一方因為某種原因,花費增加或減少,再斟酌調整額度。

此外,約會時期就要坦誠雙方的經濟狀況,討論如何在沒有心理疙瘩下分擔花費。也許你很愛他,卻不想老是吃路邊攤;也許他財力不足,卻為了滿足你勉強而為……這些都可能成為婚後傷感情的舊帳。

對於剛結婚的夫妻,在財務上維持親密卻又保有自主是很重要的課題,著有《活到老,賺到老》等暢銷書的財務規劃師凱雪莉提供簡單的模式協助新婚夫妻討論金錢:

1.寫下各自的目標及願望。

例如你希望買房子,而他可能想早點退休。

2.討論雙方清單上列出的事項,釐清什麼是物質欲望,什麼是真正的需要。

3.擬定共同的財務目標,認真執行。

4.如果想生小孩,提前做好規劃。孩子的花費多而雜,更可能大幅改變生活型態及品質,如果近期之內就希望迎接新生命,在財務、保險(尤其收入較高的一方)方面最好多加準備。

5.尊重各自處理財務的自主權,充分了解對方家庭成員的財務狀況。

不傷和氣備忘錄

1.定期討論:保持客觀,檢視即將面對的財務課題。

2.分配財務事項:檢視你們的開支、賺錢能力,蒐集相關資訊,讓雙方各負擔合理的部份,定期討論,視狀況調整。

3.一起做決定:不要貿然行動,不管是要不要買房子或孩子要上哪家幼稚園,都應該經過充分討論,一意孤行可能導致更深的偏見。

4.更多體諒和溝通:檢視你和伴侶管理金錢的動機偏向哪種類型,記住其中並無高下對錯之分,只代表個人生命經驗不同,愈是指責,往往防衛和隔閡愈深,協調雙方能接受的優先順序,避免各自朝極端行事,否則金錢可能種下夫妻失和的因子。

婚後還是要約會

婚姻其實也是一種團隊,很像經營事業,需有共同目標,互相打氣,共同處理困難,設法讓你倆在互敬、互信、和諧、友好與愛中共同成長。

有幾件事需要早點討論:

對於這個婚姻各自的期望,因而可擬出共同目標。

對對方的期望,例如:「我覺得當我碰到困難時,你願傾聽。」「如果有爭執,睡前言歸於好」等等。你的另一半可能無法全數答應,所以雙方應說清楚哪些可做到,哪些可設法努力。

交換夢想互相鼓舞

不時互相談談自有的夢想。比如生涯平衡顧問葛羅斯與妻子,一個想要兩人去環球旅行,但與另一人想完成擴張事業是有衝突的。經過討論,決定逐步訂出時間表來,如何互相交叉配合時間,兩人夢想都能完成。

互相給對方發展的空間

我們每個人都會想發展自我,需要不被打擾,比如妻子每週固定兩天要去健身,先生每週固定有一晚要參加職業公會的聚會,兩人互不探查,但兩人互相調整行程表,一定有一人在家輪流陪孩子。

再怎麼忙,也要保持你倆的「約會」,計劃你們週末要去哪裡單獨相處一會兒,仍如兩人初識般。年度做計劃時,也列出較大較特別的夫妻約會時光。

大約90%的夫妻吵架是為了錢,計劃共同生活時,可能討論過該誰倒垃圾誰洗碗,有沒有也討論一下錢怎麼支用,該誰支?溝通、默契很重要,因而大家都明白錢去了哪裡;並且為生活開支列出預算來,必需的開銷如食衣住行較難省,但另一種隨興費用就可收縮調節,包括上館子、買衣飾、旅行、娛樂。

溝通從問他的願望開始

其他「保護婚姻」的幾件事包括:

1. 絕不在另一半面前用力讚美他也認得的同性朋友,比如妳對老公說「英川真是愈來愈帥了」,或你對老婆說「瓊芝好性感」。

2. 絕不在異性的朋友身上投注太多感情,男女友誼在任一方婚姻出狀況時,極易變成戀情,把事情攪拌得更複雜。

3. 避免與喜歡批評你另一半的親戚朋友往來,以免影響你看壞另一半或婚姻。你既已與另一半設定了共同目標,他就應在你心目中佔有相當份量,不應輕易受影響。

4. 把工作與家庭分開。開門進屋前把工作上的煩惱或壓力放下來,把心思轉回家裡。

5. 常往親密帳戶裡存款。常製造加強人跟人之間連繫的快樂回憶,常製造與表達愛的行動、眼神、與表情。多花時間享受在一起的快樂。

6. 常常原諒他(但家庭暴力不在原諒範圍內)。

這些細節共同特徵就是溝通,首要關鍵在你所關心、所要注意的人「他覺得」什麼最重要,而不是「你覺得他應該」知道什麼。澳洲諮商演講協會理事長蔻娜莉指出。

如何知道「他覺得什麼最重要」?你得開口問,就會發現答案跟我們想像的很不一樣,比如很多妻子覺得丈夫在意妻子是否聰明、漂亮、照顧家庭與孩子,但調查發現男士的答案居然是會撒嬌、溫柔體貼、會維護先生的尊嚴。

幾年前,雪梨港灣的地下隧道通車典禮外包給民間公關公司承辦,剛開始蔻娜莉也跟眾多競爭者一樣,以為官方想要公關公司做出很具創意很特別的活動,但她多問了一句:「對你而言,你覺得這個典禮最重要的是什麼?」

一切改觀。官方想要的是通車典禮當天一切的禮節行程都符合規矩,一切事物的後勤作業都完備妥當,因為當天有太多貴賓,一點瑕疵都不可以發生。

「幸虧我多問了這句,」蔻娜莉說,她們呈報的企劃書,集中火力注意行程細節,不同於別人巧思特別活動。結果蔻娜莉得標。

自我小一點

關鍵之二,如何用字譴辭使對方願意聽。

一般人常說「我同意,可是……」,很多人一聽到「可是」,感覺前面那句是敷衍,真正要說的是「可是」之後的句子,否定你,說你不對,任何人都會感覺受挫。

蔻娜莉的祕訣是「而且」,雖簡單卻強有力,是一個可以把對方的看法,與你的看法連結起來的詞。如果你說出意見後,得到回應是「我覺得你的意見很棒,而且……」「我聽懂你的意思,而且……」你會覺得願意再跟他多說幾句,因為感覺很好。

常常將心比心,理解他,心疼他,可能是以上所有技巧的真正基礎。

劉易士在《愛的四個方法》一書中說,我們常以為「我生氣是應該的」,而沒多想一下,怒火下面其實是很強的自我,變成完全不顧生氣對象的感覺,而只顧念自己的權益,完全失去「愛」的意識,而說出做出傷害他的事。這種強大自我,就是自私,妨礙建立甜蜜關係。

劉易士認為,愛的相處之道,就在於停止為自私行為找藉口,因而在發脾氣時會及時清醒,告訴自己「停止生氣」。從對自己好,變成對另一半好,密月旅行回來,愛,請從這裡說起。

(延伸閱讀:女人特刊「男人女人可以有純友誼嗎?」)

艾碧的婚姻十誡

美國有名的艾碧信箱專欄(Dear Abby),曾列出婚姻生活十大金科玉律,充滿了生活的機智,列出來供你倆共閱:

1人絕不同時生氣。

2除非失火了,否則兩人絕不同時吼叫。

3如果你認為吵架非有人贏不可,那就讓你的另一半贏吧。

4如果你非批評他不可,用充滿愛意的方法批評。

5絕不翻舊帳。

6寧可不注意世局大事,也絕不可疏忽了另一半。

7雖有爭論,但上床睡覺前都應已化解。

8每天對你的另一半說句讚美或感謝。

9做錯事就認錯,並且請求他原諒,只說「抱歉」是不夠的。

10總是要記得,一個鍋子碰不響,吵架總是兩個鍋子都有錯。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進入六月結婚熱季,披白紗的美嫁娘令你想到浪漫愛情?曾經的海誓盟約?或揣揣不安擔心婚姻會扼殺愛情?

究竟該怎麼做,愛情才能繼續在婚姻中蔓延、滋長……                                                   2001/06 康健雜誌 31
電影「億萬大富翁」男主角和牧師共乘小船悠遊山中湖畔,「你為什麼願意結婚?」男主角疑惑。結婚數十載的幸福牧師微笑,「因為我希望年老時,身旁還有人記得我年輕時的模樣。」

男主角享受愛情,卻對婚姻質疑,這是許多現代男女的心情寫照,因為他們擔心結婚後,愛還能不能持續?

離婚率逐年升高,台灣地區1999年離婚率4%,去年的離婚登記對數比前年增加了7.5%。歐美地區部份大城市的離婚率更驚人,攀爬到50%。看著令人觸目驚心的數據,在你擔憂之前,為什麼不反過來看,還有大半數的婚姻正持續著,而許多人對婚姻仍充滿期待!

內政部的統計顯示,去年結婚登記對數比前年增加了4.9%,再婚率也略為提高。一對對金婚銀婚的老夫妻重披白紗,在電視上述說如何攜手走過婚姻一甲子。

「很多婚根本不需離,」在國內外從事婚姻諮商超過20年的黃越綏觀察,以前夫妻不和是「選擇」離婚,多經過一番理性思考,有些甚至帶著自信與對方的祝福離開。現在感情不睦「就」離婚,應有的溝通大量被省略,「處不來就離婚」的想法愈來愈稀鬆平常。

愛為什麼不能持續?

婚姻把兩個不同的人從各自的家庭抽離出來,擺入同一個屋簷下,生活上難免有許多不慣、事端或衝突,如果以為只靠離婚才能解決爭執,不免失去學習成長的機會。陪許多失婚者走過傷痛的晚晴協會執行長羅瓊玉強調,除了家庭暴力或生命受到威脅等情形外,「我們並不鼓勵離婚。」

她分析許多婚姻失敗的核心問題,還是得回到自己身上。有些人一旦進入婚姻,概念上就不再有「你」或「我」這個獨一無二的人,而只有身分或角色的認定,認為丈夫(妻子)就應該如何如何,當媽媽之後就不應該如何如何,原本的自我在生活中一點一滴流失,漸漸不快樂,悲劇自然跟在後頭。

「很多人不敢正視自己內在的需要,悶著頭順從旁人期待扮演被賦予的角色,」羅瓊玉認為當自己無法從婚姻中獲得喜悅滿足時,如何能洞悉對方的匱乏與需求。

先從覺察自己做起,想想自己是怎樣的人?真正要什麼?如何讓對方知道?認清自己處在什麼環境,才能客觀看待對方的困境,帶著善意理解對方的不同立場,從而轉換溝通方式,取捨協調。

例如經常惹事端的婆媳關係中,遣字用語不似女人細緻的丈夫經常「被迫」當橋樑,妻子卻沒發現,「從來沒有人教他如何當傳聲筒」。

黃越綏從許多求助個案中發現,妻子總愛先生傳話,「你跟你媽說煮少一點,看這麼多肉多菜我會吃不下,」媳婦輕聲拜託他轉達,因為她覺得讓婆婆煮飯已經很不好意思,不敢多言。「媽,妳沒事煮這麼多幹嘛,她說她不想吃,」兒子用從小一貫對母親說話的口吻,直接不假修飾。「不想吃就不要吃,辛苦煮半天還被嫌,回她家當大小姐算了,」忙半天的婆婆怒火中燒,不滿媳婦挑剔。類似情節一再累積成心結,哪天一撮小火苗,恐蔓延成災,將三人全捲入暴風圈。

愛能不能在婚姻中持續,無時無刻不考驗彼此。許多心理學家強調男女各方面本來就不同,「男人從火星來,女人從金星來,」兩性專家約翰葛瑞認為,男女的表達方式、對親密關係的需求、看待事情的角度大不同,唯有「接受差異的存在,共存才有可能。」

不要假裝或刻意忘記差異

婚姻中充滿各種差異,從性別、個性、成長背景、嗜好到擠牙膏的不同,很有趣地,有些婚姻敗在生活瑣事擺不平,卻也有些差異甚大的婚姻,長長久久。

美國CNN頻道政治分析家史蒂芬.羅伯斯信奉猶太教,卻娶了ABC電台今夜節目主持人寇琪,來自天主教家庭。

兩個信仰迥異的結合,史蒂芬的家人剛開始擔心無法相處,現在卻覺得寇琪是全家最好的猶太人。寇琪當然沒棄守天主教信仰,「不要假裝刻意或忘掉差異,甚至試著改變彼此,我們互相尊重理解、接受差異,」她認為差異擴大生活視野,擁有更多活力。

籌備婚禮時,史蒂芬打算在家裡舉行,寇琪的母親卻希望在天主教堂,後來她母親了解史蒂芬的祖父覺得去教堂會不自在後,同意在家中完婚,「這就是寬容。」多年後,寇琪決定送小孩上耶穌會高中,猶太教的史蒂芬欣然接受。

他們回顧整個妥協的關鍵在於,沒有任何人能完全按照自己意思做,卻都還能接受。「婚姻最大的障礙不是外在的差異,而是婚姻的本質,」現代人追求自由與獨立,婚姻制度顯然與此牴觸,這是婚姻最大的考驗。然而「婚姻就像合夥事業,不是個人獨立可完成的,要在個人成長與婚姻和諧中二選一是錯誤的,」他們在33年的婚姻裡發現,共同成長比個別成長收獲更多。

保有對方原來的樣子

信仰理念是個人自由選擇,孕育個人成長的文化背景卻是出生即然,無可選。

美國統計局1998年統計,異族通婚從1960年迄今,成長900%。台灣最近的統計也呈現同樣趨勢,去年與外國人結婚的登記對數比前年增加45.46%。

通訊網路快速拉近各國疆界,人們得以在不同城市自由移動,異文化的結合同樣考驗婚姻。

去日本唸書結識德籍丈夫的賓靜蓀認為,剛開始覺得差異很大,到後來就像是每個婚姻都有的差異般,有它美跟不美的地方,很難區分究竟是文化或性格的問題。

「如果有個叫做異國婚姻的話,語言是很大的差別,」賓靜蓀認為要了解對方的背景,他從什麼樣的環境來,為什麼他會變成現在這樣子,也就是語言背後的文化養成,對雙方的了解很重要。她花了五年待德國柏林,不只聽他說,也接觸他的家人,在那裡生活,知道德國社會大致的運作,都有助於深入了解對方。

當賓靜蓀以「設限式」的管教態度不准女兒玩這玩那,而丈夫卻以完全的信任容許女兒做各種遊戲時,衝突就發生了。後來賓靜蓀重新思考彼此的家庭教育,「我婆婆給我先生完全的信任,從小到現在都是,」往深一層探索對方想法的形成,自然能笑看差異。不要奢想改變對方,因為你連改變自己都難。

從小在台北長大的林金靜嫁給與山野為伍的原住民阿旦,她也從婚姻中體悟到,「有時他很拗,我就告訴自己如果硬要他修正,就不是你原來認識的人了,如果他在這個地方做改變,會不會連帶把其他你欣賞的部份也跟著改不見了。」

保持對方原來的樣子,這是很大的包容、尊重與自由,也是超越婚姻差異的關鍵。

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郭德曼提供另一角度的思考,「跨文化的結合通常比一般人更易了解彼此差異,」反而有更多討論、重新審視自己觀點的機會,學到不要將差異或衝突個人化,不要變成愛不愛我的問題,也比較能消除受傷的情緒。

差異是打開學習的另一扇門

只要心態稍微調整,用更寬闊的胸襟將婚姻中的差異轉為助力,讓愛情在婚姻中持續蔓延,自己也受益良多。

黃越綏遠嫁菲律賓18年,她先生是當地華僑,總認為除了華人社交圈,沒必要與當地人接觸。

黃越綏不以為然,「既然在別人的土地生活,應該捐棄成見全然融入才對。」她學菲律賓語、做道地菲律賓菜,讀當地歷史,才了解原來菲律賓有很深厚的文化背景,絕非刻板印象中的蠻荒邊緣,她參與當地社會工作,並拿到菲律賓大學兩個碩士學位。因為長期投入當地救援工作受菲國總統召見時,還被稱呼「She is our sister」。

沒想到多年後先生被綁架,奢華富貴的生活全化為烏有,帶著子女回台灣重回諮商工作。有一次正好碰到菲勞糾紛個案,她憑著流利的菲律賓話,順利排解。經常出國的黃越綏笑說自己在美國機場經常拿到好座位,因為機場基層工作人員很多是菲律賓人,想都沒想到會有這些額外的好處。

「認知你的婚姻選擇,認同你的環境,用學習的心態看待差異,就當栽培自己,否則就是在阻礙自我成長,」黃越綏語氣高昂。

緬甸華僑許惠仙在丈夫眼中是「很混,從小混上來的老么,」嫁給嗜書成性的彭懷真後,「他push我唸點書,進修自己,不是為了學位,而是彼此都要在婚姻中進步。」

回到愛的原初

婚姻專家認為健康的婚姻關係,是共同創造一個有活力的生活模式,而不是持續拉開彼此或大或小的差異,消耗感情。找出曾共擁的核心價值,即便社會期待的外在條件有段差距,也能超越障礙。

恩主公醫院藥劑師梅玉翠嫁給做鐵窗的丈夫,她的醫生父親差點斷絕父女關係,後來丈夫不斷以行動證明自己是真心誠懇、努力工作能給幸福,一年多後終於得到女方家人諒解。

「我不覺得學歷有那麼重要,他的社會歷練給他的成熟度,一點沒比我少,」當了兩個孩子的媽媽後,梅玉翠認為如果能記得彼此最初的吸引點或共同的理想,一步一步往前實現,就算不符合社會期待中的「門當戶對」,照樣幸福美滿。

法國知名女作家莒哈絲60歲時,與長期愛慕她的20歲哲學系學生安德雷亞共組生活。她靈感一來,即時將出現在腦中的字句朗讀出來,安德雷亞化為她的筆,一字不漏敲打鍵盤,這樣的工作組合竟創造出莒哈絲膾炙人口的「流動文體」,像口語一樣淺白、不假雕飾的文風。

共處16年後,莒哈絲在安德雷亞的懷中長眠,這唯一而持續的愛,打破了外界異樣的評論,而「他們最終的慾望,竟只是簡單的相伴。」

女長男少的組合在女性日漸晚婚的趨勢下將愈來愈多,日本厚生省統計,去年日本每5對新婚夫妻就有1對是老妻少夫。

大先生8歲的賓靜蓀笑稱,年齡差距帶來的困擾是「保險」擺不平。她先生不認為需要花這筆錢,賓靜蓀只好尋求適度的平衡,做法是保最陽春、費用最低的險種。

「業務員建議他是外國人保個20年癌症險就好,我也覺得不錯,可是我先生說不對呀,他今年才33歲,20年後得癌症的機率更高,可是我們又不能保終身,太貴,而且也不知道會在哪個國家終老?」賓靜蓀搖頭自嘲,除了這類困擾,其他生活部份都還好。

存在各種各樣差異的婚姻,其實「走到最後都是生活,」比美籍先生小10多歲的胡筱貞認為,當初只想找可以共同過生活的夥伴,將工作和生活當做永無止盡的靈修場域。10多年過去了,他們的異國婚姻益發美麗。

當婚姻差異是學習起點也好,互補互足也罷,許多成功婚姻者不約而同提到一點,要經常回到原點的愛。

當衝突發生或關係碰到關卡時,不妨想想「當初愛上哪一點,為什麼他選你,你又為什麼決定是他?」用善意的心態看待爭執,意念一轉,迴旋空間就跑出來了。當彼此有充分的自由,自在快活地相處,愛,怎會不持續?

從數字看婚姻

國人初婚年齡,男性由1971年的26.8歲,提高至1999年的29.1歲。

女性則由22歲提高至26.6歲。

國人離婚率由1960年代的0.75%提高到1999年的4%,離婚率增高5倍,男性再婚率4.27%,女性再婚率1.6%。

▓2000年的結婚對數有181,642對,比前一年增加4.9%,

其中 有21,339對與外國人結婚,較前一年增加45.46%。

離婚對數有52,670對,較前一年增加7.5%。

▓1999年男性再婚率由去年的3.6%增高到4.27%,

女性再婚率由去年1.42%到1.6%。

(資料來源:2000年台灣地區社會指標統計)

親密關係的Do&Don"t

理想的關係

保持開放的胸襟,不要過於自我防衛

誠實、正直

尊重彼此的界線、目標和處理事情的優先次序

充滿感情,彼此吸引的性生活

能理解對方,不隨意扭曲

不控制對方的生活

不理想的關係

經常以負面情緒回應對方,不願以開放態度看待新的經驗

欺騙、耍詐

過度干涉對方

缺乏情感,一成不變的性生活

愛誤解、以惡意扭曲對方

過於操縱、擺佈對方,甚至依賴對方

(資料來源:《Psychology Today》,2001)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情人人憧憬,卻也會傷人,女性要有趨吉避凶的能力,如何遠離危險情人?

危險愛情的7大警訊

危險愛情的警訊1旋風般的激烈開端

愛情開始於瘋狂的追求,讓人毫無招架之力。但過度瘋狂的追求與奉承討好,可能都潛藏危機,代表對方想不擇手段,快速達到目的。代表一方不尊重另一方的隱私與感受,在日後可能會成為施虐者。

危險愛情的警訊2佔有欲強

一方想操控另一方的時間、空間、身體、穿著、居住環境、情緒和人際關係。在他們的世界中「只有我倆」,排除其他人事物的存在。操控者的需求得擺在第一位,而另一方的感受與自主性總是被忽略。

危險愛情的警訊3激烈的情緒轉變

強烈的情緒轉變常讓人措手不及,行為也有很大的變化,如原本好好的人,會突然大吼大叫或兇暴無理。雖然每個人都有情緒起伏的時候,但他們的反應與變化過於誇大,和正常人不相稱。

危險愛情的警訊4什麼事都怪罪別人

他會把所有的錯誤或自身的挫敗,都怪罪到別人身上,特別是另一半。他的感受與情緒最重要,不管怎麼樣,他都會讓自己的感受成為焦點,但是,他對於造成別人的痛苦卻漠不關心,這在關係發展的初期會愈來愈明顯。

危險愛情的警訊5言語暴力

貶抑、輕視、潑冷水、打擊另一半的弱點,在暴力關係的發展中,會先出現語言暴力,之後才是肢體攻擊。通常是施虐者缺乏安全感,他們不懂得用愛把人留在身旁,而是用破壞的方式控制另一半。

危險愛情的警訊6對別人的反應與需要冷漠

不在乎對方過得好不好,也對別人的痛苦無動於衷,缺乏同理心。會忽視或虐待小動物或小孩,也不在乎別人的財物,甚至會破壞,這些都代表他沒辦法尊重別人。

危險愛情的警訊7過去與現在曾發生暴力行為

要看到他未來會不會有家暴或分手暴力,就是看他過去或現在有沒有發生過,這是最準確的預測,但不幸地,很多受虐者不願承認對方的施虐現象,讓狀況惡化下去。踹人、丟東西、手足鬩牆、或將人逼到牆角,都是蛛絲馬跡與開端。

取材自《遠離危險關係危險愛情的七大警訊》,張老師文化出版.楊芷菱譯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情歌聽到煩,偶像劇看到膩,還是捉摸不出愛情裡,幸福的形狀。王瑞琪,二度單身,四年級兩性諮商專家,離婚兩年才敢公開,卻重新找回做女人的自在快樂,新作抒寫婚姻生滅無常之理,博得眾多迴響。王文華,一直單身,五年級暢銷作家,精準描繪都會男女。對愛情的慾念想望,文采流麗中照見單純,嘲諷裡暗藏信念。

一個方才戳破虛偽的婚姻神話,一個仍在愛情裡尋找「那個可以共度百年的人」; 跨越世代和性別,請看他們如何交流彼此的生命經驗,一起為愛情婚姻中迷惘不安的人們,揭示幸福的座標。                     2002/12 康健雜誌 49

你們如何定義幸福?

王文華(男):對幸福的定義我有四個字,就是「理所當然」。就是一切都合乎常理,不用刻意去經營、安排或去克服什麼困難。該發生的就發生,該出現的就出現。

我常覺得人生很多不快樂或挫折,是因為沒有理所當然。比如說,跟人家約了三點要見面,結果他三點半才出現;原本要跟別人共度生日,他來了卻沒有帶生日禮物,都算是沒有理所當然。

從小到大經過教育、社會經驗,我們會知道世界運行自有一套理所當然的方式,什麼時候該發生什麼事,什麼樣的場合該出現什麼樣的狀態。沒有太多驚喜,也沒有無所預期的挫折,一切該發生的事,就以最合乎常理的方式來發生,我覺得那會是長久幸福的感覺。

王瑞琪(女):你的幸福好像跟另外一個人無關,不需要在有婚姻、愛情的狀況下?

男:跟另一個人互動時就會有關。前面過生日的例子,你生日他應該有一些表達,如果他來沒有準備特別的禮物,或者他準備了非常非常特別的禮物,那麼事情會從兩方面來走,一種是驚喜,另一種就是極度失望。

驚喜是我們喜歡的,失望當然是不想要的。驚喜有時能帶來一種幸福感,但真正持久的幸福狀態不應該是驚喜,因為驚喜不能持久。人在認識、見面、結婚的時候,都會製造很多驚喜,但後來驚喜就疲憊,沒用了。真正的幸福是雙方能長程發展一個理所當然、合乎常理的關係。我們常在愛情中談要有什麼技巧、態度,要如何特別去營造,忽略最重要的就是常識,人與人之間怎麼對待。不管面對別人,或面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如果都能理所當然,那是很大的祝福。

幸福需要刻意經營嗎?

男:要經營的是我們自己,而不是那個情境。我覺得有資格去追尋幸福的人,應該要修為到一個程度,對自己、兩性之間有關心,有成熟的想法和做法。修養好之後,自然流露出對異性的情意,懂得相處的方法,是最完美的。

這種修為就像學ABC,把字彙統統背清楚了,才能夠講話看書。但並不是把字彙背清楚,可以用ABC寫文章,表達思想才叫幸福。了解這些單字,就像了解女性一樣,重點是怎麼跟對方相處,把自己學的ABC很自然講出來。

女:不只一次有人問我,真的要有一個伴嗎?一個人不可以幸福嗎?當要有某個人存在才會讓你覺得幸福,但那個人多少會帶來牽制,因為對方是不是喜歡你,能不能愛護你,給你對等的回應,都不是能控制的,這常常成為痛苦的來源。

我們這個社會其實是為兩個人設計的,單身者常覺得跟社會的氣氛格格不入。

若我現在是空窗期,不可能有個人把我緊緊抱在懷裡,或用疼惜的眼神看著我,是不是就不可能得到幸福?

隨著年齡、成熟度,想法會一直改變,對幸福的定義也不完全一樣。很長一段時間我認為,丈夫很忠誠、子女很成材就是幸福,可是現在我不會這樣想了。

女人為什麼要把自己貶得這麼低,幸福只能託付在一個男人手裡,非要掛在他身上才叫做幸福?幸福應該是在有尊嚴的狀態,你的存在價值不是取決於他欣不欣賞你,覺得你有沒有能力。

男:不管哪一種才叫做幸福,唯一要忠誠的應該是「自己是怎麼樣的人」。人到了某個階段,就會有一套自己的價值觀,那才是真正要忠誠的:誠實面對自己。

到底一個人最自然,理直氣壯,還是一定要兩個人在一起,應該依照自己的原則,而不是社會怎麼規定。如果平常想兩個人在一起,但星期一、四、六希望一個人,那你就這樣做。

在愛情的課題下,外界怎麼想不如自己怎麼想。大部份人在愛情中迷惘不快樂,就推給外界,說是因為碰到壞男人或壞女人,其實是他不了解自己。當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碰到一個好人也會覺得他對你很壞,混亂的價值觀、錯誤的詮釋都發生了。所以初期自我修行的過程,其實是最重要的。

女:我同意文華講的,要弄清楚自己要什麼,這個功課就做不完了。

我原來躲躲藏藏遮遮掩掩怕人家知道我離婚,但現在我的書受歡迎,才知道社會已經成熟到可以接受一個婚姻專家有婚變。很多朋友說我現在更好、更美、更有彈性,想法更成熟,這就是我的收穫。

很多人不能誠實面對自己,沒辦法忍受一個人孤孤單單,所以又回頭,美其名是原諒伴侶,其實心裡根本沒有原諒,仍然衝突得很厲害。

為什麼婚姻會充滿不安?

女:兩性關係很微妙,你愈care他,他就可以愈不care你。誰付出比較多情感,誰就比較容易受傷。

之前有記者訪問我,是什麼關鍵讓我走出婚變的陰霾?我說很簡單,跟書名一樣「終於學會愛自己」,當發現自己的感受、想法比什麼都重要時,就可以重新把自己建立起來。

男:愛情雖然是人生快樂的一部份,但縱使得到百分百幸福的愛情,還是會覺得缺少什麼。所以人生中最重要的基礎,就是要有剛剛講的修行。

為什麼難,是因為從小到大我們從來沒有機會這麼做,體制裡不但缺乏愛和性的教育,甚至在每個人思考自己是怎麼樣的人的過程中,扮演壓抑、反對的角色。結果從來沒有試著了解自己,便被放逐到社會上,所以在需要非常了解自己才能成功的活動,比如愛情上,會面臨到極大的挑戰。

女:兩個人在一起久了,可能原來的Mr. Right就變成Mr. Wrong了。我不是悲觀,只是看了太多例子。夫妻如果能一直同步,觀念、做法、習慣等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配合得不錯,沒有太大差距,那是幸運。

但若其中一個人走得快一點,另一個人停留在原來的地方,過去我們會指責停在原地的人,說他不長進,不懂得成長,事實是,他在那個環境下很舒服,為什麼要成長?

我不是說找到對的人也沒用,但要有心理準備,對的人可能變成不對。人會變,環境會變,什麼都在變,你只能把自己修為到夠強壯,即使怎麼變也傷不了你,才有安身立命的可能。

男:談到解決方法,我想要自求多福。我有個自然狀態測試表,去了解自己吃什麼東西、穿什麼衣服最自在,我喜歡到哪些地方去玩。別人也許說佛羅倫斯很漂亮,可是一想到要坐這麼久飛機,我就不想去,不管人家怎麼說。年輕時會被這些社會價值影響,但成長的意義就是去了解,什麼狀況對自己是最自在、最理所當然的。

同樣在愛情裡,跟怎樣的人相處最自然,也可以去做一個表,當然這會不斷成長改變,日積月累,就能趨近那個自然狀態。

女:如果從心理學的觀點,就是here and now,不要想十年後這個人對我還算不算right person,此時此刻他是Mr. Right就好了,有一分真情就享用一分,有一天的真心,就享用一天,這不就好了嗎?何必想太多,悔恨過去,擔心將來?此時此刻自在,就是快樂的根源。

男:關於尋找愛情幸福,我有個有趣的想法,前端花的功夫應該比後端來得多。所謂功夫花在前端,就是找到那個讓你覺得自然的人;功夫花在後端就是隨便找個人,例如長得很漂亮、長得很帥,或是很有錢,符合社會標準的人,然後再千驚萬險努力想要讓兩個人合適。

其實失敗的愛情有個特徵,就是雙方都要很用力,但任何要用力的事都不會長久的,只會帶來痛苦。我們常花了太多時間在修補愛情,而沒有花精神去創造愛情,所以會看到很多一開始就不適合的關係,雙方要試著不斷修補。任何需要特殊、高尚情操才能繼續的愛情,是不可能成功的,真正幸福的愛情是不需要考慮任何道德、胸懷就能在一起,而且很自然、很甜蜜。

該怎麼去追求幸福

男:可能大家會誤解,理所當然就是不需要努力,其實未必。

比如我找到番茄是我喜歡吃的,吃番茄是我最自然的狀態,但番茄有很多吃法,可以榨番茄汁、番茄炒蛋,也可以用番茄做沙拉。經過前端的努力,找到番茄是自己喜歡的,還有很多方法讓它呈現不同的姿態,就像在愛情中必須發揮的創意。

通常大家會以為,要達到一個成果一定要經過努力,現在我發覺,有時努力不但不會幸福,反而讓自己痛苦,因為努力之後結果還是不好,那種不甘心會讓人更想抓住那個東西,讓人愈陷愈深。

女:過去我經營婚姻就是很努力,犧牲掉太多,最後很多不甘心,因為付出跟回收是不對等的。但那種痛苦和不甘心,是因為我把它放在現實的架構裡看,怎麼樣都希望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如果問我現在還會不會像以前那樣努力,我可能還是會,但要換個做法,努力的方向是把箭頭轉回來對著自己。當然有時一些責任要去扛,但應該盡量做讓自己開心的事,有充沛的能量發熱發光,為自己幸福努力應該朝這個方向。

男:人生當中,每件事情都給自己一次機會,剛剛講要去尋找對自己最自然的狀態,那不是坐在家裡冥想就會知道,要經過很多嘗試錯誤才能夠找到。通常我們都會覺得我很懶、我沒時間努力,但其實給自己一次機會,卻是很簡單的。

(朱念文、邱舒琦整理)

王文華:台大外文系畢業,史丹佛大學企管碩士,著有《61×57》,《蛋白質女孩12》、《美國企業致勝策略》、《舊金山下雨了》等書,現任博偉電影公司資深行銷經理,並於News98電台主持「愛你22小時」。

王瑞琪:師大衛生教育研究所畢業,現為杏陵性諮商治療中心心理諮商師,並在中原、輔仁等大學教授兩性教育課程。著有《終於學會愛自己--一位婚姻專家的離婚手記》、《Open你的人際關係》《新戀愛世代》等書。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性愛,是婚姻生活重要的一部份,但愈來愈多正值壯年的夫妻卻交了白卷,零性福。先別擔心對方是否外遇、質疑自己魅力不再,來看知名性愛諮商專家的建議,讓婚姻重新回溫。               2007/09 康健雜誌 106

輝明和太太結婚七、八年,生了兩個小孩,夫妻倆工作收入穩定,也分工合作照顧家庭,在外人看來,幸福美滿,但輝明內心卻有難言之隱,不知跟誰求助。

他不知道太太生完孩子後,怎麼對房事愈來愈沒興趣,每次跟她示愛求歡,她總說:「不想做,沒興趣。」如果再糾纏下去,她會回絕得更直接:「小孩都生了,以後可以不用做了。」夜深人靜時輝明忍不住想:「自己還能忍多久?下半輩子真的都要這樣過嗎?婚前那個熱情如火的女人到哪裡去了?」

玲玲也碰到同樣的困擾,產後先生性致愈來愈低,但她還是有強烈的渴望和需要。面對先生的「無所求」,她乾脆主動出擊,睡前兩個人都躺下來時,會主動伸手過去摸摸先生,但先生都不留情地將她的手推開。幾次下來,玲玲愈來愈挫折,不知怎麼回事,也不知該怎麼辦?面對不善言辭也不願多表愛意的先生,及冷冷清清的閨房,玲玲不止一次跟姊妹淘說自己在婚姻裡好寂寞,幾乎快窒息。

兩、三年下來,玲玲終於忍不住跟幾位男性發生關係,一直想結束有如一灘死水的婚姻,卻始終沒有男性願意給她最後的承諾。有強烈家庭觀念和道德感的她,常無奈地跟姊妹淘說:「人間事真奇怪,是夫妻卻沒有性,有性卻不是夫妻。」

      

的確,無性夫妻的現象在現代社會似乎愈來愈普遍。高雄慈惠醫院院長、多年從事性諮商與治療的資深精神科醫師文榮光也從臨床個案發現,不管男女老幼,各個階層的人都有可能碰到性的問題,但為數最多的還是屬於黃金年華的無性夫妻,原本該有頻繁或活躍的性生活,卻都沒有了。

是什麼原因讓原本應該最親密的夫妻不再坦誠相見,享受最直接的身體溝通?沒有性就沒有幸福嗎?如何看待性在婚姻中的角色?如果性生活已沉寂許久,想恢復兩人的親密關係,又該如何從無性變有性?

性生活被犧牲、忽略

結了婚的人都會發現,性在瑣碎的夫妻生活很容易被忽略和犧牲。已多年沒和先生親熱的曉蘭不足為奇的說,「有了小孩,先生就搬到另一個房間睡,媽媽都會以小孩為重,身旁永遠有孩子,怎麼做?」她是如此,身旁三個好友也是如此,見怪不怪。

三十初頭的科技人政廷則是在太太生小孩後有強烈的失落感,覺得自己好像沒多得到一個孩子,反而失去一個太太,因為太太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他常看到太太露出乳房全心餵奶,「那種感覺好奇怪,好像是看到一個媽媽,不是一個太太或讓我有欲望的女人,我就愈來愈不想做了,」他坦誠自己也說不上來是怎麼回事。

擁有美國婚姻與家族治療師執照與認證合格督導、也是約明協談中心主任的戴俊男回台灣多年發現,中國人生了孩子,就會把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

他認為,這似乎有很大的文化差異,西方人重視夫妻關係,但東方人重視家庭,長期下來,很容易影響夫妻的相處品質。比如說,孩子每晚睡在身旁,夫妻根本不方便做,怕吵、怕壓到孩子。久了,雙方都愈來愈沒有欲望,或是得克制禁欲。除了孩子的因素,忙碌、疲憊、工作壓力大、生活作息不同,也都會減少夫妻親熱的意願和機會。

有一對都在媒體工作的夫妻,因為早晚班輪值,常常見不到對方。最好的情況是一個起身上班時,另一個正好下班回家,「我們家總是有人睡在床上,床是我們家使用率最高的家具,」太太笑著說,但對於夫妻倆有一年多沒行房也覺得怪怪的,採訪時如果碰到相關專家,也忍不住會問一句:「我們這樣會不會有問題?」

曾在美國梅靈格精神科訓練醫學院受過完整性諮商訓練、目前是心美精神科診所暨心理治療中心精神科醫師的楊幹雄表示,「現代人的壓力愈來愈大,忙得不得了,被犧牲的性生活愈來愈多。」他舉例,只要隨便問一個現代人:「你把性生活放在第幾位?」就可以知道性被忽略到什麼程度,可能都排到二十幾名之後,照顧小孩、工作賺錢、陪伴父母公婆或交際應酬,可能遠比在床上溫存重要且急迫。快速、急就章的性也會讓人愈來愈倒胃口,特別是女性需要較多的愛撫與前戲,久而久之,愈來愈不想做。

但疲累、壓力、顧孩子或沒時間,都沒有婚姻倦怠症來得可怕,台安醫院婦產科醫師、也擁有舊金山人類性學研究所博士的陳思銘說。

在網路公司上班的堯平結婚快10年,女兒已經小學二年級,性生活愈來愈少,有一陣子也幾乎掛零,「每次都跟同一個身體做,做了好幾年都沒有變化,真的很乏味,」他說出許多男人心中隱密的念頭。

年近50的阿德則是每天工作到晚上10點才回家,回家還故意磨蹭,洗澡、看電視或看書,等太太都上床睡覺,才躡手躡腳上床。他就是不想在床上跟太太有任何身體接觸或甜言蜜語,因為他對這樁婚姻灰心失望,不想再挽救,只想消極逃避。

陳思銘分析,每對夫妻幾乎都會有婚姻倦怠症,就是兩個人在一起久了,沒有新鮮感,感到疲倦或無聊。但如果嚴重到兩個人只是生活在一起,完全沒有感情,像路人甲和路人乙,性愛也是勉強為之,甚至不為,就要回頭去省思彼此的關係了,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再忙、壓力再大或再怎麼被牽絆,也不至於完全都沒有。

如何找出無性的原因?

性是夫妻間最親密、最直接的身體溝通,常被視為夫妻間親密的指標。但高雄榮總泌尿科醫師、也開設幸福門診提供性諮商多年的簡邦平也提醒,性不是唯一的指標,夫妻雙方如果都有默契或經過溝通,慢慢減少性生活,甚至沒有,還是可以維持很好的婚姻。

像東年和曉玲結婚多年,頭幾年在閨房裡如膠似漆,但後來因緣際會,慢慢走向修行之路,為了更清心專一,兩人的性生活愈來愈少,現在是不折不扣的無性夫妻,但他們從未感到困擾,反而成為更親密的同修夥伴。

最怕的是夫妻間沒有經過溝通或是沒有很好的默契,一方就有意或無意悄然停止或拒絕,造成另一方極大的疑惑、痛苦或不滿足。婦產科醫師陳思銘建議,如果在婚姻碰到長期寂靜的性生活,可以一層一層慢慢找答案,了解潛在的問題可能是什麼?

 首先,先去了解自己和對方的健康狀況,是不是生病或身體有問題了?  陳太太的先生曾有很長一段時間都不碰她,讓她十分痛苦,也讓她興起抓外遇的念頭。但花了許多錢,明察暗訪,只是更確定先生是清白的。最後,她在先生的飲料偷偷加入威而剛,希望先生能自然而然勃起,享受閨房之樂,但還是無效,因為先生就是一點性欲都沒有。直到某次健康檢查才發現,先生患有糖尿病,影響他的性致。

泌尿科醫師簡邦平解釋,某些疾病和藥物會讓人性欲衰退,根本沒有欲望。像是憂鬱症、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再如,男女性的更年期,女性在產後,也容易性趣缺缺。

在藥物方面,降血壓藥(特別是中樞神經抑制劑、利尿劑、乙型阻斷劑)、抗精神病藥物和抗憂鬱藥物,也都會影響性欲。如有這方面困擾,可建議醫生以別的藥物代替。

而抽菸、酗酒、生活不正常,也會耗損健康,對房事提不起勁。因此,與其擔心另一半是否在外面搞情欲走私,不如先去關心他的身體健康,建議他去做做健康檢查,才能對症下藥。

即使是碰到難以啟齒的性功能障礙問題,像是男性的陽萎、早洩和性欲低落,女性的情欲低落、潤滑不足、性交疼痛和陰道痙攣,還是能透過泌尿科、婦產科、精神科或性諮商等專業人士得到幫助。

 第二,也可以進一步關心對方,工作壓力是不是太大?有什麼憂心煩惱的事?或是有什麼原因影響他的性欲? 精神科醫師楊幹雄指出,工作壓力大、沒時間,有可能是藉口,也有可能是真實的情況,男女都一樣,特別是目前極不景氣的環境,求生存和溫飽都很辛苦。因此,去關心另一半目前遭遇的狀況,也分享自己的心情,就是開啟兩人對話,讓雙方有親密交流的好時機,而不用先談床上的事。

 第三,當然就是要去思考和面對兩個人的關係。  開設性健康特別門診有十年歷史的資深精神科醫師文榮光從臨床及許多研究都發現,無性夫妻最大問題來自於缺乏興趣,性欲才受到抑制和影響,親密關係不佳,彼此無愛,才會產生無性。

因此,到他門診的個案,除了要了解他們的生理狀況,像是性欲高低、是否有性功能及高潮問題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兩個人的關係。文榮光表示,如果兩個人的關係還好,才能鼓勵他們做進一步的性治療,如果關係不好,還是得回頭先處理兩人的關係。像婚姻中常碰到的婆媳問題、金錢衝突、雙方的個性或相處模式。

先生已經多年沒有親熱的曉蘭,因為要照顧小孩和先生分房而睡,實際上,她自承,和先生早有相處上的問題,兩人衝突不斷,漸行漸遠,各過各的日子,不要說最親密的性愛,連擁抱和親吻都已經很久沒有了。

至於外遇是否會造成無性夫妻,因人而異。有人會因為有婚外情,不再跟另一半親熱。也有人特別賣力,特別是男性,希望內外兼顧,不要露出蛛絲馬跡。杏陵性諮商治療中心資深性諮商師呂嘉惠建議,不要只從次數或頻率去懷疑另一半是否外遇,還是要回到兩個人的關係,去檢視彼此的相處,愛與感情是否還存在?

精神科醫師楊幹雄表示,很多事情其實不用說,夫妻間心知肚明,兩個人關係好不好?夠不夠親密?但如果還是找不出原因,充滿了疑惑,不妨用問的,直接溝通,或是寫成文字,把自己的疑惑全寫下來例如:「親愛的,我們之間已經很久沒有親熱,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是工作壓力太大嗎?還是你有了新的對象?我很想了解為什麼,也想知道我能幫你什麼?」迫使對方也不得不面對問題。

重燃愛火,從無性變有性

夫妻間的性生活的確會隨著不同階段有所變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非一成不變。新婚時,大部份人的性生活都很活躍且新鮮。年紀漸長,體力和荷爾蒙都不如從前,性生活自然會下降。如果,想恢復兩人的親密關係,可從以下8個方法改善:

1.       讓兩個人可以開始討論性。

精神科醫師文榮光建議,夫妻間一定要開誠佈公,把問題講出來,才能有進一步的溝通。他指出,有研究發現,有高達三分之一的女性從未有高潮,有三分之一的男性有早洩和陽萎的問題,但都不敢告訴對方。

可以一起觀賞溫馨的愛情片或A片(如果另一半願意一起看,不能勉強),從中找到彼此可以討論的話題,講出自己的感覺,慢慢談到彼此所面臨的問題。

性諮商師呂嘉惠則是建議陷在緊張關係中的無性夫妻(一方很想做,但另一方完全不想,兩人在邀請與閃躲的過程中,已造成傷害與壓力),可以和對方先講好在某一段時間先不要有性,讓雙方都有空間和時間能談,找出兩個人問題所在,或儘快尋求專家的協助。

2.       兩個人一起尋求性諮商和治療。

 當代性學性治療大師馬斯特曾有一句名言:「性是兩個人的事,一個人不好,另一個人也不會快樂。

因此,夫妻間的性,如果在雙方討論後仍無法解決,最好能一起求助,治療效果會更好,這是所有臨床治療師與醫師的發現。比如說,如果男性有勃起障礙,其實是很需要另一半在旁邊煽風點火,撩起性欲。而女性的性欲低落或是怕痛,也需要先生充分了解,以愛與耐心來化解。

不可否認,女性在碰到問題多半勇於求助,但男性較困難。有30年諮商經驗的婚姻治療師戴俊男總是告訴女性個案,回去邀請先生:「我需要你的幫助,請你幫我。」男性通常會因為「我是來幫助太太的,我沒有問題」,慨然赴約,讓他進入諮商與治療的過程。

戴俊男也建議,如果很確定另一半不會也不願意離婚,不妨冒點險,逼他來,告訴他:「如果你不願意來面對我們的問題,不想有所付出,那只好分手了。」和上述方法混用,軟硬兼施。

3.       放輕鬆、再放輕鬆

精神科醫師文榮光建議,在心情和態度上一定要放輕鬆,打破腦中對性的禁忌或刻板印象,不要認為性就是骯髒的、羞恥的、不好的。慢慢的,才會喜歡性行為。在身體上也要放輕鬆,女性不要怕自慰,透過自慰來探索自己的敏感地帶,也不要害怕為另一半口交或做不同的愛撫。放開自己,學習一些新的性愛技巧,讓雙方都能在性上有所突破,享受到不同的樂趣。

4.      教另一半如何來愛你

 婚姻治療師戴俊男常在婚姻輔導課教導學生,自己也身體力行的,「教另一半怎麼樣來愛你,不要認為對方都應該要知道,告訴對方你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比如說,你的性感帶在哪裡,親吻愛撫哪裡會讓你舒服興奮,怎麼樣又會讓你不舒服或疼痛。溝通時,雖然要直接誠實,但也要溫和有禮,要考慮這句話會不會傷害對方。比如說,女性不要批評男性:「你的手怎麼這麼大力、這麼粗、這麼笨?」,這會讓男性挫折退縮,而是可以換個方式、正面的說:「你的手比較輕時會讓我比較舒服,我喜歡這樣。」男性對女性,反之亦然。

5.       撥出約會時間

刻意製造兩人時光  要像上班工作一樣,排出時間和另一半約會,而不是讓性生活永遠被犧牲。例如,週末的某個時段,或是週間的某個晚上,是兩個人約會做愛的時光,不讓其他事所取代。精神科醫師楊幹雄強調,性生活不只是生理的事,而是一種藝術,是兩個人的遊戲,如果不花時間經營,當然不會有好結果。我們都會花心思經營專業,為什麼不花時間經營性生活?而性是會讓人愉悅、放鬆、有活力的。

6.       尋求變化,常常製造新鮮感

泌尿科醫師簡邦平也解釋,男性的性行為是很肉體、很直接的感官刺激,喜歡不同的人時地,有不同的變化與花樣。和女性喜歡羅曼蒂克,穩定的情感關係很不相同。因此,雙方最好對另一半都有所了解和調整。比如說,偶爾去汽車旅館或是將家的臥室做變化,都能帶給男性極大的刺激與新鮮感,而不是一成不變。對於女性,男性則應該用心經營前戲,也要讓太太在平常就感受到自己的愛與關心,體貼與溫柔是讓女人興奮的來源。

7.       常常跟另一半一起運動 

科學研究發現,腦部是性感的地帶,運動可以使腦部靈光。跟另一半一起運動吧,溫和的散步和游泳,雙方都可以參與,一起聊天,培養感情。從事性行為其實很需要體力,有好的運動習慣,也會讓自己較強壯,有興趣想做。但千萬別太在意自己的身材,研究發現,有78%的女性不滿意自己的身材,如果太在意身材就無法好好享受性愛。

8.       多擁抱對方

 婦產科醫師陳思銘則是建議,沒事就多抱抱、摸摸另一半,從沒有性欲望的身體接觸,慢慢會發展出有性的感覺,這是對無性夫妻最好的開始。按摩也很好,從消除彼此的肩頸痠痛和疲勞開始,慢慢的當兩個人的身體都能放輕鬆,感到舒暢時,自然會想跟對方有進一步接觸。

樹德科技大學性學研究所所長林燕卿最後也建議,每對夫妻狀況不一,性需求也不同,但在還有能力從事性行為時,還是儘可能將性納入夫妻的生活,因為性還是夫妻間最好、最直接的互動,有性生活的夫妻,親密感較高,對婚姻滿意度也較高。

哪些疾病容易引起性欲衰退、性功能減退?

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冠狀動脈疾病、慢性腎衰竭、腦中風、其他神經疾病、憂鬱症。

哪些藥物容易引起性欲衰退、性功能減退?

降血壓藥(特別是中樞神經抑制劑、利尿劑、乙型阻斷劑)、抗精神病藥物、抗憂鬱藥物、消化性潰瘍(泰胃美)。

輝明和太太結婚七、八年,生了兩個小孩,夫妻倆工作收入穩定,也分工合作照顧家庭,在外人看來,幸福美滿,但輝明內心卻有難言之隱,不知跟誰求助。

他不知道太太生完孩子後,怎麼對房事愈來愈沒興趣,每次跟她示愛求歡,她總說:「不想做,沒興趣。」如果再糾纏下去,她會回絕得更直接:「小孩都生了,以後可以不用做了。」夜深人靜時輝明忍不住想:「自己還能忍多久?下半輩子真的都要這樣過嗎?婚前那個熱情如火的女人到哪裡去了?」

玲玲也碰到同樣的困擾,產後先生性致愈來愈低,但她還是有強烈的渴望和需要。面對先生的「無所求」,她乾脆主動出擊,睡前兩個人都躺下來時,會主動伸手過去摸摸先生,但先生都不留情地將她的手推開。幾次下來,玲玲愈來愈挫折,不知怎麼回事,也不知該怎麼辦?面對不善言辭也不願多表愛意的先生,及冷冷清清的閨房,玲玲不止一次跟姊妹淘說自己在婚姻裡好寂寞,幾乎快窒息。

兩、三年下來,玲玲終於忍不住跟幾位男性發生關係,一直想結束有如一灘死水的婚姻,卻始終沒有男性願意給她最後的承諾。有強烈家庭觀念和道德感的她,常無奈地跟姊妹淘說:「人間事真奇怪,是夫妻卻沒有性,有性卻不是夫妻。」

      

的確,無性夫妻的現象在現代社會似乎愈來愈普遍。高雄慈惠醫院院長、多年從事性諮商與治療的資深精神科醫師文榮光也從臨床個案發現,不管男女老幼,各個階層的人都有可能碰到性的問題,但為數最多的還是屬於黃金年華的無性夫妻,原本該有頻繁或活躍的性生活,卻都沒有了。

是什麼原因讓原本應該最親密的夫妻不再坦誠相見,享受最直接的身體溝通?沒有性就沒有幸福嗎?如何看待性在婚姻中的角色?如果性生活已沉寂許久,想恢復兩人的親密關係,又該如何從無性變有性?

性生活被犧牲、忽略

結了婚的人都會發現,性在瑣碎的夫妻生活很容易被忽略和犧牲。

已多年沒和先生親熱的曉蘭不足為奇的說,「有了小孩,先生就搬到另一個房間睡,媽媽都會以小孩為重,身旁永遠有孩子,怎麼做?」她是如此,身旁三個好友也是如此,見怪不怪。

三十初頭的科技人政廷則是在太太生小孩後有強烈的失落感,覺得自己好像沒多得到一個孩子,反而失去一個太太,因為太太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他常看到太太露出乳房全心餵奶,「那種感覺好奇怪,好像是看到一個媽媽,不是一個太太或讓我有欲望的女人,我就愈來愈不想做了,」他坦誠自己也說不上來是怎麼回事。

擁有美國婚姻與家族治療師執照與認證合格督導、也是約明協談中心主任的戴俊男回台灣多年發現,中國人生了孩子,就會把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他認為,這似乎有很大的文化差異,西方人重視夫妻關係,但東方人重視家庭,長期下來,很容易影響夫妻的相處品質。比如說,孩子每晚睡在身旁,夫妻根本不方便做,怕吵、怕壓到孩子。久了,雙方都愈來愈沒有欲望,或是得克制禁欲。

除了孩子的因素,忙碌、疲憊、工作壓力大、生活作息不同,也都會減少夫妻親熱的意願和機會。

有一對都在媒體工作的夫妻,因為早晚班輪值,常常見不到對方。最好的情況是一個起身上班時,另一個正好下班回家,「我們家總是有人睡在床上,床是我們家使用率最高的家具,」太太笑著說,但對於夫妻倆有一年多沒行房也覺得怪怪的,採訪時如果碰到相關專家,也忍不住會問一句:「我們這樣會不會有問題?」

曾在美國梅靈格精神科訓練醫學院受過完整性諮商訓練、目前是心美精神科診所暨心理治療中心精神科醫師的楊幹雄表示,「現代人的壓力愈來愈大,忙得不得了,被犧牲的性生活愈來愈多。」他舉例,只要隨便問一個現代人:「你把性生活放在第幾位?」就可以知道性被忽略到什麼程度,可能都排到二十幾名之後,照顧小孩、工作賺錢、陪伴父母公婆或交際應酬,可能遠比在床上溫存重要且急迫。快速、急就章的性也會讓人愈來愈倒胃口,特別是女性需要較多的愛撫與前戲,久而久之,愈來愈不想做。

疲累、壓力、顧孩子或沒時間,都沒有婚姻倦怠症來得可怕,台安醫院婦產科醫師、也擁有舊金山人類性學研究所博士的陳思銘說。

在網路公司上班的堯平結婚快10年,女兒已經小學二年級,性生活愈來愈少,有一陣子也幾乎掛零,「每次都跟同一個身體做,做了好幾年都沒有變化,真的很乏味,」他說出許多男人心中隱密的念頭。

年近50的阿德則是每天工作到晚上10點才回家,回家還故意磨蹭,洗澡、看電視或看書,等太太都上床睡覺,才躡手躡腳上床。他就是不想在床上跟太太有任何身體接觸或甜言蜜語,因為他對這樁婚姻灰心失望,不想再挽救,只想消極逃避。

陳思銘分析,每對夫妻幾乎都會有婚姻倦怠症,就是兩個人在一起久了,沒有新鮮感,感到疲倦或無聊。但如果嚴重到兩個人只是生活在一起,完全沒有感情,像路人甲和路人乙,性愛也是勉強為之,甚至不為,就要回頭去省思彼此的關係了,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再忙、壓力再大或再怎麼被牽絆,也不至於完全都沒有。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屁精、自私鬼讓人恨得牙癢癢,但這回搖身一變,他們竟然成了你的榜樣,怎麼回事?                        2007/11 康健雜誌 108

你看,那位馬屁小姐又趁午餐時到老總辦公室打小報告,看了就討厭。」「對啊!還有那個自私先生,昨天我找他幫我填個報表,居然一口回絕,真是氣人。」這樣的對話在辦公室天天上演,那些愛搶功表現、搞小團體、自私自利的人常常是大家眼中的「壞同事」。

英國奇爾特恩斯大學針對近百位上班族研究,讓他們分別和喜歡及討厭的同事工作一天,結果發現,跟自己喜歡的同事共事時,平均血壓為113/75mmHg,但如果身邊全是討厭的同事,血壓則上升到126/81mmHg,顯見職場上的人際關係,不但影響工作情緒、更直接反映在生理狀態。

現實生活中,辦公室充斥著各色各樣人,氣味相投則交往不難,但面對那些「非我族類」的同事,常因看不順眼而迴避往來,甚至彼此「相看兩厭」,這時要共同完成老闆的交付、為公司創造良好業績成了大考驗。幽默諷刺的暢銷漫畫《呆伯特法則》就曾大力嘲弄,所謂的團隊生活,背後真相是勾心鬥角、互相坑陷,每個人只看到別人不好的一面,團隊運作當然不良。

因此,《不說No的辦公室兵法》作者宋學軍建議,遇上不好相處、或行事風格迥異的同事,應儘量避免把壞印象發展到個人好惡的階段,因為一旦討厭這個人,往後很難再建立良好的合作氣氛。暫時把對這位「壞同事」的看法擱置一旁,以客觀態度發掘他的優點,彼此交流更順暢。

換個角度思考,優點和缺點往往是相對的。「壞同事」自有一套獨特的職場生存之道,可以在他們身上發掘自己缺少的人格特質。因此,遇到以下幾類難以忍受的「壞同事」時,不妨冷眼觀察,把他們的職場生存策略放進自己的智囊裡。

逢迎奉承vs.擅長溝通,爭取表現機會

辦公室中總有一類人,常愛黏在主管身邊,他們的工作表現或許不特別突出,卻老是得到上司的賞識,經常撿到好康的差事,讓其他同事只能眼紅。

104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方光瑋指出,在過去所做的「加薪升職大調查」結果中,發現不少上班族認為,其他同事靠著逢迎拍馬的本事才得到晉升機會,但問他是否願意這麼做以爭取好機會,多數人卻又不願意、甚至不屑為之。

是不願意做,還是做不好?「事實是自己的溝通能力不如人吧!」方光瑋直言,這些所謂的「馬屁精」的溝通方式通常受到主管認同,是比較有效的溝通方式。

他們更是最早認清事實的一群:成天躲在角落埋頭苦幹的職場生態已經落伍,必須踏出辦公桌、勇於向上司傳遞需求,情緒管理專家吳娟瑜肯定地說。

因此要在職場抓住更多機會,平時必須多和上司接觸,主動爭取表現的機會,並以自然、大方的態度讓老闆留下好印象,不必認為這些舉動是阿諛奉承。 

爭功諉過vs.績效說明,技巧化解危機

團隊工作為公司帶來收益時,總有人獲得特別獎勵,而遇上過錯追究責任時,他也常能從風暴中全身而退,被懲處的往往是其他同事。這種人常被視為擅於爭功諉過的小人,也是眾人口中的「壞同事」。但換個角度來說,爭功諉過其實是考驗上班族的自我行銷和危機處理能力。

方光瑋認為,在建功立業過程中,主管未必記得每個人的功勞,因此如何清楚有條理地陳述自己的貢獻,藉由「適當的提醒」喚起老闆的回憶,進一步做出獎賞,變得重要。因此「爭功」說穿了就是「具體績效說明」,當我們垂涎於同事獲得的獎勵,並指責他搶功勞時,應回頭反省,是不是個人的自我推銷功力還不夠,對於工作內容的績效陳述必須加強。

「諉過」更是門高深學問。在面臨風雨欲來的責難時,如何沉著應對,把與對方有利益衝突或造成不舒服感覺的負面印象抹去,這種化解危機的手段,何嘗不是值得我們學習。

方光瑋認為,企業運作時講求自我行銷、強調危機處理,但這些原則到了個人身上,竟被強加主觀價值判斷,造成負面看法,因此面對這些同事時,或許應重新調整對他們的觀感。

儘管爭功諉過的人未必是壞同事,但也不鼓勵任意推卸責任。曾任卡內基人際溝通協會委員長的心理專家蘇昶威就在《輕鬆成為職場萬人迷》書中提到,明知道自己犯了過失,卻為了逃避責任而把錯誤轉嫁給同事的人,人格卑劣,理應遭受所有人的唾棄,要敬而遠之。

自私冷漠vs.冷靜效率

有一種人總是獨來獨往、不愛交際,獨善其身,看起來很自私自戀。團隊工作時愛挑剔,向他求助卻常被拒絕;他也習慣準時下班,往往被同事私下嘀咕沒團隊精神,大夥兒吆喝聚餐時,他不是推說有事就是坐在角落自得其樂,這種類型易被人貼上「不合群」、「冷漠」的標籤,他也不以為忤。聯合心理諮商所心理師邱永林認為,其實看似冷漠的人往往是組織最好的平衡桿。當公司一頭熱擬定企劃案時,同事常被興奮氣氛沖昏頭,這時只有他能保持冷靜態度理性分析,常因此找出漏洞,使公司逃過一劫。在不影響個人績效的情況下,不加班就能完成工作,代表有效率的時間管理。不過方光瑋提醒,並非每個人都是有效率的工作者,因此當我們不加班時切記保持低調,以免遭妒。

同事求助時常說「No」的冷漠者,其實更有自知之明。比起職場上常見的另種「好同事」要好,這類好同事常拋開手頭未完成的工作熱心助人,但結果是自己的事情做不完,反而拖累團隊作業,落得「爛好人」的嘲諷。

「冷漠」也代表「尊重」,聚會場合不殷勤替人斟茶挾菜,是基於「我不了解你的喜好,所以不幫你挾菜倒茶」的態度。這類看似不合群的冷漠者自有一套獨善其身的原則,若是人人都順利完成自己的工作,對公司運作也算是大功一件。

斤斤計較vs.善用他的縝密心思

《不說No的辦公室兵法》書中指出,斤斤計較的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注重細節、心思縝密的人,因此克服主觀情緒色彩後,壞同事的短處反而成了長處。而發現對方的長處並加以學習,吸取他人的養分消化成自己的優點,更能瞬間提升職場戰力。

倚老賣老vs.汲取他的經驗

這類同事在公司的年資長,但因能力或人際關係因素,遲遲未能受到拔擢,因此積怨已久,只好轉移目標,以資深身分刁難新人,或時時干涉他人行動。

但是對新人來說,這也正是認識公司的最快途徑。這些「老鳥」對公司的企業文化和工作流程了解最深,更具備豐富的實務經驗,新人不妨換個角度看待這些倚老賣老的同事,善用他們喜歡「指導」新人的心態,盡快融入新環境。

卡內基總經理黑立言在課堂上常有學員提出類似困擾,他建議以虛心求教的心態取代不服氣,並抱持「老鳥是看得起我才教我」的想法,心平氣和看到資深同事的優點。

儘管應該多參考資深夥伴的意見,但有些同事以頤指氣使的態度彰顯自己地位,還會假傳聖旨、任意指派工作,這時就要謹慎應對,切忌悶著頭接下任務。

黑立言建議,可先衡量自己的能力,並委婉告知同事,「我願意嘗試,但我對細節還不清楚,或許我們可以先請示上司的意思,了解他的想法。」趨吉避凶的行動可釐清未來的責任歸屬,也能避免老闆對於同事間工作私相授受而不悅。

搞小團體排擠別人vs.善用他的人脈推動工作

同事間由於個性不同,自然形成同聲互助的小團體,但無論是團體間壁壘分明、鬥爭排擠,或是「一黨獨大」、在主管面前大進讒言以掃除異己,恐怕都不是公司之福。方光瑋則認為小團體代表人脈經營網絡,依小團體的功能和目標,一一找出工作人可學習之處。 

有一類小團體是人脈的集合,有利推動工作,這時我們就應調整心態、表達善意,試著加入團體。還有一類小團體只是聚在一起聊天,屬於茶水間文化,如果可藉由加入團體而獲得更多公司的資訊也很好。

最壞的組合是基於個人私利而形成的小團體,由於總是集體行動如同一掛粽子,因此被職場專家謔稱「肉粽」,當小團體的目標偏向自私自利、甚至與整體利益衝突而影響公司的營運效能時,必定無法見容於現代競爭激烈的企業文化,我們必須及早遠離這種小團體。

小團體通常有個意見領袖,一切批判、評斷都由他發難。黑立言建議,上司應主動詢問小團體領袖的意見,激發他受重用的榮譽心,共同讓這個小團體導向對公司有益的道路上。

壞同事也能適得其所

若能適才適用,眾所公認的壞同事更能搖身一變,成為組織的功臣。例如口齒伶俐的「馬屁精」可任職業務部門,以善於交際的長處打動客戶,談妥一樁樁生意。愛搶功、說話據理力爭、甚至強詞奪理令人反感的人,可給予專業訓練後,培訓外界談判,原本對內惹人厭的特質,也許可能成為職場利器。

更有趣的是,若你仔細觀察會發現,有些上司通常會刻意留下一、二個壞同事,「就像一箱活魚中放一隻螃蟹,大家必須為了生存更努力,」邱永林巧喻,壞同事的存在讓同事間有明顯的共同敵人,讓抱怨矛頭不再指向主管;而壞同事因為遭其他人排擠,比較會積極尋求上級認同、在主管的保護傘下,因而老闆就向他們打探平時聽不到的辦公室訊息。

找出這些壞同事值得學習的長處後,也別忘了提醒自己,別犯和他們同樣的錯誤,以致遭眾人排擠。但有些同事的「壞」屬於人格問題,不值得往來,甚至史丹福大學管理學教授薩頓主張,公司與組織當局應設立規則,「阻止混蛋行為的發生」。

壞同事不要來!

情緒管理專家吳娟瑜建議應遠離以下幾類同事:

愛散佈不實謠言

經常當面惡言惡語,影響辦公室氣氛

道德操守有問題,尤其是從事犯法行為者

習慣性推卸責任

自己EQ差,也不顧他人的情緒的人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孩,不輕易哭泣,只有面對最愛的人時,才會變得脆弱。
男孩,不輕易哭泣,只有在太愛你的時候,才會放下自尊。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科學家認真研究起「男人不壞,女人不愛」的說法。結果發現,壞男孩的性伴侶果然比較多,枕邊人出現美女的機率比也高很多。

面臨刁難不易退縮
壞男孩有3種特質:一是自戀。二是喜歡追求刺激。三是喜歡對伴侶撒謊。其實這3點不算什麼太壞的男人,據我統計至少有20%的男人同時兼具以上傾向;大部分的男人至少具有其中一到兩樣。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