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雜誌在去年針對亞洲地區做了1份「健康大調查」,發現亞洲人常見病痛前5名分別為高血壓、高膽固醇、視力問題、糖尿病、體重問題,幾乎全和肥胖相關。自行開業減重醫師楊名權表示,除了身體質量指數(BMI)以外,女性和男性分別還可用臀圍、躺著量腹圍做區別,臀圍與胸圍的比例最好是1.21;躺著量腰圍較能測出實際厚度。

臀圍應略大於胸圍
楊名權醫師表示,女性身材變形常可看出脂肪明顯堆積在臀部、大腿等部位,而這些脂肪的屬性幾乎都是較深層的,不是皮下脂肪而已,所以較難用一般的飲食總熱量減少和運動減掉,必須是有步驟地減少攝食種類。若要知道自己是否已經成為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的高危險群,可以測量臀圍和胸圍的比例,當臀圍超過胸圍的1.2倍時,就必須要小心;超過1.5倍時,就建議立即開始進行減重計畫。

測量法

Step1 ~拿布尺繞過胸部,約是乳頭上方處,即可測量出胸圍。

Step2 ~布尺繞過臀部,測量臀部最厚的地方,就可知道臀圍和胸圍的比例。

男性躺平量腹厚度
男性的腹部脂肪堆積情況也很嚴重,楊名權醫師在門診觀察中發現,男生較少因為肥胖問題而就醫,但肚子一天天大起來時,就表示已形成深層的內臟脂肪,最好立即開始進行減重計畫。「量腹圍」已是預防高血脂、糖尿病等代謝症候群的及早測知法,但楊名權醫師提醒,站著測量到的幾乎是皮下脂肪厚度,若躺下來量較能看出內臟深層脂肪的厚度。

測量法

Step1 ~ 平躺在地上,從側面測量肚臍周圍到地上的垂直高度,超過25公分時建議開始減重。

Step2 ~若還是想站著測量,可用布尺量肚臍周圍的腹圍,若大於90公分就要小心。

若是一般的皮下脂肪減重法,可用整體飲食熱量減少加上運動,不過楊名權醫師認為,深層脂肪減重時除了維持運動習慣外,更要從攝食比例做調整。他建議,開始減重的前2周到1個月,1天有吃到3份水果習慣者可不用吃澱粉食物,每份水果約是1個飯碗大小,蛋白質、蔬菜份量可維持正常;沒有吃水果習慣者,則把澱粉類食物減半,不能完全不吃。
2
周到1個月後會開始進入減重停滯期,這時為了燃燒脂肪,要把提供身體足夠能量的澱粉食物加回到正常人的1天約3碗份量,但要減少油脂攝取,至於蛋白質、蔬菜的份量則不應減少。楊名權醫師認為階段性的飲食減重法較能減去深層脂肪。

提醒你~踩腳踏車勿過猛
減重時搭配運動能較有效地消耗多餘熱量,而近來流行的單車運動就很適合下半身肥胖的人。楊名權醫師認為,有些人誤以為會讓腿變壯、下半身變結實,但其實是用錯方法,例如應該盡量騎平坦的陸地,並少爬斜坡,不要騎太快、猛踩踏板,應用中等速度騎乘,感覺到有些微出汗即可。

醫師說~一開始就不吃油易失敗
若完全不吃澱粉,或一開始就大量減少油脂攝取,人體維持生活基本所需的能量不足,會沒有精神,減重反而沒效果,可能出現憂鬱、情緒不佳等情況。

北市萬芳醫院肥胖防治中心主任劉燦宏說,肥胖是影響全身機能的慢性病,因肥胖引發的代謝症候群及併發症相當多,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心臟病、腦中風、呼吸機能障礙等。

少動吃外食導致肥胖
劉燦宏說,代謝症候群者罹患糖尿病機率是一般人的五倍、中風機率三倍、其他心血管疾病三至五倍。
台灣肥胖醫學會常務理事蕭敦仁說,調查顯示台灣人常見病痛比率和亞洲平均值差異不大,但國內十年前調查發現,約二成五民眾的身體質量指數達到肥胖標準,此調查卻顯示三成五自覺有體重問題。
蕭敦仁認為,有體重問題者比率增加,相關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將更嚴重;國人肥胖增多,和上班族少動、吃高熱量外食有關。

10公斤死亡率降20
四十七歲王先生昨出席記者會時說,他從小就胖,胃口又大,一餐可吃三碗白飯,高一百七十六公分的他曾胖到一百二十三公斤,去年發現健康出警訊,下決心九個月內甩掉近三十公斤,現重九十一公斤,覺得健康好轉、彷彿重生。
劉燦宏呼籲,肥胖者一定要控制體重,只要減重十公斤,整體死亡率可下降二成、與糖尿病相關死亡率可下降三成、因肥胖引起癌症相關死亡率可下降四成;減肥須控制飲食和多運動,藥物治療則應由醫師處方。

 減重注意事項
飲食控制
.每日三餐吃七分飽,定時定量
.不吃零食、含糖飲料、酒類及宵夜
.以清蒸、水煮、燉滷、燒烤等烹調方式為主
.進餐順序為湯、青菜、飯、肉
.三餐之間肚子餓可吃青蘋果、大番茄、蒟蒻或土芭樂
.少吃花生、瓜子、腰果、核桃等高脂堅果
.每天喝2000 c.c.以上白開水
運動建議
.盡量選擇全身性的運動

.每天至少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量(如慢跑),減少慢性病發生
.每天60分鐘中等到激烈強度運動量,可減重或維持現有體重
.每天60-90分鐘中等到激烈強度運動量(如快跑),可持續減重或維持減重後的體重
資料來源:劉燦宏醫師

MN09_013MN09_014MN09_015MN09_01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