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嬰幼兒之照護 (1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現在人偏向小家庭、少子化,少了許多長輩的經驗談,取而代之的是網路、媒體的資訊報導,除了照顧寶寶生活上的大小瑣事,寶寶的心理層面也越來越被重視,究竟該如何與懷中的小小寶貝好好溝通,展開互信、互愛的第一步呢?

世界的轉變可從小小地方就可發現了,現今年輕一輩的新手阿公阿媽,可不會都像上一世代的阿公阿媽般,積極又認真的幫爸比媽咪們帶小孩,因為他們自己也要開始準備出國旅行,開心渡過自己的下半輩子。

但是爸比媽咪別擔心,雖然不知道帶寶寶的方式有沒有問題,媒體、網路的資源豐沛卻是能讓所有新手爸媽們好好利用的。放鬆心情、用心學習,人人都可以是育兒專家,要與寶寶溝通無礙,除了了解您的寶寶的個性、生活習慣外,照顧者保持愉快心情也非常重要。正面的心態讓照顧過程中的瑣碎事務都不再讓人感到那麼緊繃,遇到問題就逐個擊破,絕對不要累積,否則爸比媽咪都成了危險的行動未爆彈,那還怎麼和寶寶溝通呢?

第1招!瞭解寶寶各階段生心理發展歷程

生理

臺安醫院護理部劉文琪督導表示,爸比媽咪應學會觀察寶寶的體溫的正常範圍、新生兒呼吸狀況(如正常與喘的分別)等生命徵象。

■呼吸

呼吸狀況是寶寶生命徵象的重要部份之一,代表了寶寶血液中的含氧濃度,由於寶寶血液中的含氧量不如大人般多,因此正常情形下寶寶的呼吸速度會較大人的速度稍快。

如果媽咪不認識寶寶呼吸的頻率與速度,有可能會發生無法察覺寶寶呼吸太喘或是呼吸中止的情形,因此媽咪應對寶寶的生心理層面皆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才能在照顧寶寶時更加得心應手,同時對寶寶而言也較安全。

■體溫

新生寶寶因為耳道尚未發育完全,耳溫槍對於寶寶的耳朵而言太大,量出來的體溫也較不準確,因此通常不建議量耳溫,而會建議以體溫計背溫(切記要記得將體溫計拿起)。

新生寶寶測量各部位體溫的發燒標準》

口溫 超過攝氏37.5℃

腋溫 超過攝氏37.0℃

肛溫 超過攝氏38℃

■觀察腸胃道異狀

除生命徵象外,寶寶的飲食同樣會較建議哺餵母乳,由於寶寶的食物皆以奶水為主且食物必定經過腸胃,因此發生腸胃道方面的問題是頗為常見。媽咪必須學著觀察寶寶的消化、排便狀況、小便量多寡,有無脹氣現象,在認識寶寶的發展情形後,若出現異狀也不至於延誤就醫。

心理

■兒童心理學學者的論點

佛洛伊德、艾瑞克森與皮亞傑三位學者,皆曾對兒童發展做出界定。其中佛洛伊德便曾提出0~1歲的寶寶是屬於口腔期,雖然無法運用言語表達需求,但若 口慾能被滿足,寶寶就可獲得安慰。

艾瑞克森則認為0~1歲的寶寶正處於發展信任與不信任的階段,當寶寶進入6~8個月時,開始會對陌生人產生焦慮而出現哭鬧不安的情緒,並找尋自己信任的對象。若寶寶哭,媽咪卻沒有及時給予安慰,則親子間信任感難以發展,甚至影響到寶寶未來對其他人也會產生不信任感的狀況。

皮亞傑認為0~1歲的寶寶是感覺運動期,隨著寶寶碰觸到的物品的不同,他也會開始藉著自己感官知覺去記憶、感覺,如果媽咪在這個階段限制寶寶碰觸物品,則可能會導致將來遇到事情退縮或不肯嘗試的個性。

劉文琪督導表示,0~1歲的寶寶處於發展的基礎點上,不論生理或心理都需要被特別照顧,假如生理方面未被顧及周全,則可能會因為基礎點的刺激不夠,使得寶寶發展比其他孩子要來得慢,並連帶使得生心理皆發展的較慢。譬如寶寶語言刺激不夠,未來進入校園可能會在同儕間發生相處不易的問題,或使得孩子的內心畏懼與他人溝通等情況。

■照顧具有難教養氣質的寶寶4要訣

1.用更多的耐心慢慢的教導寶寶

2.在寶寶正在哭鬧的當下,可運用寶寶喜歡的玩具或食物轉移注意力

3.漸進式的改變寶寶執著的事物,如:穿著、食物或生活習慣

4,照顧者應避免在寶寶面前釋放緊張或生氣的情緒,寶寶也能感受到照顧者的情緒而不安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寶寶從「無齒之徒」晉升為有齒之人時,最開心的莫過於大人,因為父母總認為這是「長大」的表徵!只是當寶寶的「小白牙」來報到的同時,寶寶可能會有一些不舒服的表現,為人父母的您,知道此時該給寶寶什麼樣的照護嗎?

乳牙成長大事紀

1.About時間

【起】:第一顆乳牙冒出來的時間通常在寶寶4個月大~1歲之間。

【訖】:全部20顆乳牙長齊的時間則在寶寶2~3歲之間。

【醫talk】:隨著人類的不斷演進,寶寶長出牙齒的時間的確有往前提的趨勢,過去所謂的「9長牙」已經不是標竿了。耕莘醫院牙科部主治醫師胡尹藍指出:「目前臨床上乳牙長出的平均時間是寶寶6個月大。」

2.About症狀

【醫學的角度】:口腔內的牙胚漸漸長大,當它突破牙齦被我們所看見,我們就知道牙齒長出來了;但在牙齒還沒有完全突破牙齦之前,牙齦可能會有鼓鼓的現象,甚至有些寶寶會因為發炎而變得紅紅的。

【照顧者的觀察】:寶寶會特別喜歡把手放入嘴巴或咬東西;經常流口水;食欲下降;莫名哭鬧;甚至輕微發燒等。

【醫talk】:牙齒是人體構造之一,長牙是身體成長的自然現象,理論上並不會有任何其他病症。胡尹藍醫師表示:「長牙的過程就像種子從土壤裡面冒出來,必須突破一些障礙;也就是說,牙齒正在努力『鑽』出牙齦的這個階段,牙齦的周圍難免會有類似『傷口』的地方,以致於有不適的感覺,如果此時口腔清潔不夠,讓牙齦發炎了,那就可能釀成發燒。」

胡尹藍醫師強調,人類長牙的個別差異性很大,每個寶寶在長牙階段的表現也不盡相同;臨床上,是有些媽媽會感覺寶寶變的「不乖」,但也有家長反應,根本就不知道寶寶正在長牙,因為寶寶跟平常一樣呀!

同時也為人母的胡尹藍醫師認為,寶寶在冒出第一顆牙齒的同時,可能也剛好是寶寶厭奶及開始添加副食品的階段,此時媽媽唯一要做的是好好幫寶寶清潔牙齒,別讓不乾淨的口腔增加寶寶牙齦的負擔。

爸媽照護問答

About營養

Q1:寶寶比較早長出牙齒,表示營養比較好?

【醫talk】:目前的醫學報告其實並沒有將寶寶長牙和營養畫上等號。多數研究者認為:長牙的情況如同身高、體重,和「遺傳」有較大的關連。

Q2:如果寶寶的牙齒遲遲長不出來,需要幫他添加鈣質嗎?

【醫talk】:牙齒的堅硬度和鈣質是有關係,但和嬰幼兒能不能長出牙齒並沒有關連。如果超過一歲仍未長出牙齒的寶寶,必須盡快帶到專業的牙科醫院或診所做檢查,例如以X光來看寶寶的牙床是否有牙胚。

About飲食

Q3:餵母奶期間寶寶長牙了,該怎麼哺餵?需要戒掉嗎?

【醫talk】:這個問題因寶寶而異。現在有很多寶寶都喝母奶到1~2歲(甚至以上),而且還是親餵(非瓶餵),這些寶寶並非沒有長牙,只是寶寶本身會用含乳的方式吸吮,不至傷害媽媽的乳頭;如果反之則建議媽媽擠出改用瓶餵了。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媽媽誤以為母奶(或牛奶)是流質食物,喝完不需要潔牙,事實上只要口腔有進食,那就必須清潔,奶垢不清除,一樣會囤積在牙齒表面和?隙中。

About顧齒

Q4:寶寶正在長牙,很愛亂咬東西,需要特別添購坊間固齒器給他嗎?

【醫talk】:如果長牙寶寶真的很愛亂咬東西,那家長是可以給予適合咬合的輔助物品,但建議必須注意材質和安全性,包括大小要適中(不會整個吞入)、顏色不脫落、材質勿過硬、有安全標章……等。另外,這些寶寶的咬合物品必須經常清洗,就像潔牙工作一樣重要。

Q5:寶寶不但愛磨牙,特別愛咬堅硬的東西,這會影響牙齒的生長?

【醫talk】:牙齒正在長的期間,或者家長肉眼看到的已經長出來的牙齒,其實牙根可能都未長好(牙根至少需要2~3年的時間才能完全穩固),就像蓋房子地基未打好,如果此時經常咬太硬的東西,可能使得牙齒受傷、皸裂、神經受損等,甚至排列也會受影響,例如特別暴出等。

Q6:寶寶牙齒間隔?隙很大,怎麼辦?會影響日後恆牙的成長或美觀嗎?

【醫talk】:乳齒的縫隙大沒有關係,反而比較不會藏污納垢,甚至這對日後換牙有幫助,因為牙齒從20顆要變成32顆,本來就需要比較大的空間來生長。乳齒縫隙小者,反而日後有長歪、暴出問題的比例較高。

About牙病

Q7:寶寶若有蛀牙跡象,需要看牙醫並治療嗎?

【醫talk】:很多家長誤以為寶寶會換牙,所以乳齒蛀牙了也不去處理,其實乳牙絕對會影響日後恆牙的發展。因為一旦乳齒蛀到神經被腐蝕之後,就會影響恆牙的發育。再者,牙齒會有向前傾的特性,而且一顆牙齒蛀掉後,跟它相連的牙齒就會往前推進。

至於治療方式必須看寶寶的蛀牙程度,小蛀填補即可,若已經蛀到底,拔除還是有必要的。

Q8:寶寶有可能先天缺牙嗎?

【醫talk】:以上表來說,當寶寶長牙的順序不正常,例如表列的參考時間已過許久,明顯漏掉某些牙齒時,就有可能是先天缺牙或孿生齒(fushion)等問題,這必須由專業牙醫診斷。

採訪諮詢/耕莘醫院牙科部主治醫師胡尹藍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處於嬰兒時期的孩子主要食物來源是「牛奶」,但因嬰兒生理構造問題,不可避免地,偶有溢奶現象,究竟該如何處理?身為父母的你,不可不知。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黃丹青指出,通常滿月之後的嬰兒,因奶量開始快速增加,加上食量較大,但是相對胃容量小,發生溢奶機率將大大提升,加上此時嬰兒食道和胃賁門連接處的括約肌尚未發展成熟,讓胃與食道的交界處較鬆弛,尤其嬰兒多食用液態食品,容易從胃內反流出來,造成溢奶。

另外,由於嬰兒胃容量較小,若是吃完奶後,出現哭鬧、咳嗽或扭動身體等動作,會使腹腔壓力上升,因而將胃中的奶水擠壓出來,也是溢奶原因之一。

黃丹青表示,雖說溢奶是嬰兒期常見現象,但約等到孩子4~6個月大時,肌肉發展逐漸成熟,情況就會慢慢減緩,父母無須過度擔心,卻務必了解「如何改善」和「緊急處理」溢奶狀況。

大多數嬰兒的溢奶情況不會太嚴重,但也有案例會因嚴重溢奶,而導致嬰兒營養攝取不足,她提醒父母,假如幼兒每個月的體重無法增加0.5~1公斤,建議可挑選低溢奶奶粉供幼兒飲用。

改善溢奶4大重點

餵食器具

若奶瓶孔洞過小,幼兒吸吮牛奶時,容易使嘴巴兩側同時吸入空氣,間接提升幼兒溢奶機率,太大則奶水容易淹住嬰兒咽喉,阻礙呼吸氣管通路。黃丹青醫師表示,適當奶瓶孔洞應是將奶瓶斜放時,牛奶可以一點一點滴岀。

幼兒奶量

她說,假設父母知道嬰兒容易溢奶,建議應盡量以「少量多餐」方式餵食,以免餵食過多,造成嬰兒腸胃負擔,就容易吐出來。但當孩子本身不會有明顯溢奶狀況,父母即可依嬰兒狀況自動調整餵食量。

休息姿勢

黃丹青醫師建議,餵食結束之後,不要直接讓孩子躺下,應先讓孩子趴在自己肩膀上,並且輕拍幼兒背部,將嬰兒吃入胃中的空氣排出,而後,至少維持直立約10~15分鐘,再把嬰兒平放。平躺時,須將嬰兒頭部墊高,她說,最佳狀態是嬰兒身體與床面成30°。

不宜進行激烈活動

黃丹青醫師表示,餵完牛奶之後,父母不宜和孩子進行劇烈活動,例如過度搖晃、上下拋接,以免間接造成幼兒溢奶。

緊急處理

當bobo溢奶時,父母必須「鎮靜」並且「快速」處理,雖說因溢奶而危及性命的可能性不高,但若不小心處理,也可能會讓溢出的奶水流入氣管,造成吸入性肺炎,會使狀況變得非常危險。

1. 轉變姿勢

當父母發現幼兒出現溢奶現象時,若正處於平躺狀態,黃丹青醫師說,必須立刻將嬰兒翻身成「側躺」,以免溢出的奶水嗆入氣管,造成吸入性肺炎。

2. 快速清潔

黃丹青醫師建議,家長可用手指包覆乾淨的小毛巾,幫孩子擦去流出嘴唇外的奶水,以免嬰兒產生噎食的危險。

3. 拍出奶水

若家長發現嬰兒溢奶時,膚色已經變暗,黃丹青醫師說,此時須讓嬰兒趴在家長腿上,父母輕拍其背部,讓他咳出口腔內的奶水。

黃丹青醫師說,當父母確實執行以上步驟,之後,幼兒開始會哭鬧,且未持續溢奶,父母即可安心。倘若情況未見改善,嬰兒不哭鬧、臉色變暗、唇色變深,甚至出現不呼吸症狀時,必須立即送醫治療。

吐奶vs.溢奶

黃丹青醫師指出,原則上,吐奶和溢奶都是牛奶從胃跑到口腔的過程,差別只是在於「量」以及「速度」不同。

諮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 黃丹青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浴室,可說是嬰幼兒發生意外最頻仍的場所之一,對正值探索年齡的孩子來說,所有物品都充滿著新奇與好玩,這時,就需要大人們的小心照料,但對超過2歲以上的幼兒,父母的教導則能讓他們擁有自保的概念。

在居家安全中,浴室、廚房等危險地方,最需要父母特別留意bobo的安全,彭婉如文教基金會資深保母府佩芳表示,通常2歲半以下的孩子較無法理解安全的界限,建議父母與照顧者還是應該多加留意居家的安全,她強調,不要讓孩子單獨在浴室、把危險的物品收往高處是最基本的安全照顧守則。

情境:留心篇

正值學步階段的小其是個好奇寶寶,對於任何東西都喜歡摸摸碰碰,再放進嘴裡感覺味道如何;由於家裡浴室有高門檻,媽媽以為小其還不會攀爬,也就沒多加留意,誰知那天,媽媽在廚房洗碗,才不到3分鐘的時間,卻發現小其坐在浴室的地上,滿嘴泡泡,四周都是洗髮精……。

已有18年保母經驗的府佩芳認為,2歲以下的bobo需要大人給予全心的關照,才能保障孩子的安全,不過,到了兩歲半左右,已有基本的理解能力,就應該開始教導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教育,而浴室,正是父母需要特別小心的居家危險場所之一。

Point:將浴室內的危險物品全部往上移,地板鋪設防滑墊,孩子一定要在大人陪同下才能進入浴室。

Try:

1.浴室的清潔劑、刮鬍刀及藥品等,都須放置在高處,幼兒無法搆到的地方。

2.若無乾濕分離的浴室,最好採用止滑地磚或鋪設防滑墊。

3.熱水管線最好不是裸露於外的明管,否則也應以隔熱材質包覆管線。

4.在浴室內,儘量不要使用吹風機、電暖氣等電器產品,以防觸電。

5.洗澡放水,最好先從冷水放起,再放熱水。

情境:教導篇

小美凡事都喜歡自己動手做,洗澡時也不例外,她最喜歡自己放洗澡水,自己抹香香,甚至連上廁所時,都不希望媽媽幫忙,自己爬上大馬桶……,總是令還要分身照顧小弟弟的媽媽手忙腳亂。

正值兩歲的年齡,凡事都喜歡自己動手做,這時最需要父母給予教導,府佩芳說,若要分身照顧兩個孩子,最好把兩個孩子的作息時間岔開,以洗澡為例,在夏天時,可以把兩個小孩都帶進浴室,先幫小小孩洗,讓大小孩坐在一旁玩水等待;冬天時,就建議要讓其中一人入睡後,再幫他們分別洗。

Point:平日就要教育bobo「浴室不能單獨進入」,即使要上廁所,也須由大人陪同。

Try:

1.如廁訓練時,同時教導孩子「浴室不能單獨進入」,想上廁所一定要由大人陪同才行。

2.教導孩子認識水龍頭的冷熱水標示。

3.擠壓沐浴乳或洗髮精時,份量剛好就好,過多容易導致地板濕滑,容易跌倒。

4.若使用大浴缸洗澡,可在缸底加上止滑墊。

5.浴室門外,最好放置踏腳墊,教育孩子出浴室門時,要記得將腳在墊子上多踩幾下,吸去水分。

諮詢/彭婉如文教基金會資深保母 府佩芳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夏天蚊蟲滋生,不論在家或出遊都易被叮咬,產生紅、腫、癢反應。萬芳醫院皮膚科醫師蔡秀如表示,有些人被蚊蟲叮咬後除了會紅腫,還會起水泡,好發在1歲以下嬰幼兒,因嬰幼兒正在對外界形成免疫反應,當被蚊蟲叮咬,或第一次被某種蚊蟲叮咬,就易有異常的紅腫現象,甚至起水泡。被蚊蟲叮咬還未出現水泡時,可先擦平時慣用的藥膏,如萬金油、面速力達母等,可止癢和消腫,或使用肥皂清洗被叮咬的部位,利用肥皂鹼性中和蚊蟲酸性毒液。
好發 1歲以下嬰幼兒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於今年腸病毒來得又急又早,而且即將進入歷年腸病毒流行的高峰期。因此,為了捍衛幼童的健康,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台灣兒科醫學會及各縣市衛生局共同呼籲全國約100萬名嬰幼兒(0~5歲)的家長,特別注意二大預防重點:
1、預防嬰幼兒被感染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紅屁股該如何處理

由於嬰幼兒整日包著尿布通風不易,尤其當嬰兒漸成長而尿量逐漸增多時,肛門周圍及臀部都過於潮濕,又受尿液、糞便、化學或機械性等之刺激,易形成接觸性皮膚炎症反應,稱為尿布性皮膚炎,俗稱尿布疹,易發生於9至12個月大嬰兒,或患有急性腸胃炎有腹瀉情況之幼兒。                   
造成之原因: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口中小白點-鵝口瘡

當您的小寶貝,口中出現白色小斑點,用棉枝或濕紗布卻不能輕易的移除,而寶寶出現了躁動不安,胃口不佳,甚至拒絕進食,如此即可能感染了鵝口瘡,在六個月以下的嬰兒,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可因生產過程由母親陰道傳給新生兒,或產後經由手交互傳染,或奶瓶奶嘴吸吮過久致使黴菌生長。  
照顧及治療方式: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腎病症候群患孩之照顧

腎病症候群是一種具有嚴重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腫及高膽固醇血症等特性的疾病。
病因: 多為不明原因,可能與上呼吸道感染或化學物質引起的自體免疫反應有關。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拉又吐的小孩該如何

   嘔吐和腹瀉是小兒疾病常見的症狀。有時會兩者一起出現;有時卻只出現其中一種症狀。對於嘔吐和腹瀉的診斷是決定於小孩的年紀和平時的健康狀況而定。醫師會依病童不同的症狀給予不同的處置,以下是對於醫師給予的處置之一些說明。
如果有嘔吐的情況(不管有沒有腹瀉):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預防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是指人體泌尿道的微生物感染。一般而言,常見的尿路感染是指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受細菌等微生物侵犯引起的發炎反應。在新生兒時期,男孩患病的發生率比女孩高,多半是與先天性泌尿道異常有關。自新生兒期之後至青春期,女孩的患病率明顯的高於男孩,這是因為女孩的尿道較短腸內細菌易進入造成感染。另外,內褲穿著不當、憋尿、便秘、局部衛生習慣不良或洗泡沫澡,都可能增加感染的機會。
症狀: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照顧口腔炎 的小 孩

  是指病毒在嘴巴內的感染。一開始出現有發燒、嘴巴及喉嚨出現潰瘍,因為這些潰瘍很痛,小孩可能會拒絕吃喝。吞口水會很痛、流口水、甚至有口臭的情形出現。口腔炎不需要用抗生素治療,在35天內會漸漸改善。
如何照顧口腔炎的小孩?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幼兒發燒的處理方法

   人體內各種功能及活動的進行,最適宜的溫度範圍大約是攝氏36.5度至37.5度,所以平均而論,正常的體溫認為是37度左右。    
會引起發燒的因素: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幫寶寶清除 痰液

 如何幫寶寶清除痰液?
什麼情況下需要拍痰?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飲食問題

1. 小朋友不吃蔬菜怎麼辦?
(1)  不要用強迫的方式,強迫會讓小朋友產生更大的反感。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孩胸痛怎麼辦

親愛的家長:
有些小朋友會有胸痛或心悸等現象,但往往為時短暫,使得我們未能記錄到發作時刻的心電圖等異常表現,這時就有賴各位家長協助觀察記錄到發作時的狀況,以作為進一步檢查及診斷治療的依據,請您如日記般記載發作時日及當時的狀況,包括: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兒餵食指南

出生後6個月:6個月大以前的嬰兒餵食以母奶或配方奶為主,其中又以母奶較好。
餵食固體食物(4~6個月大的嬰兒):

cute 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